“没有被涂鸦,不能算大家”。“杜甫很忙”后,还有网友上传了“李白不服气了”等系列。“李杜”,作为我国诗歌鼎盛时期之唐诗的“双娇”,依旧引发新新人类的围观实属不易。前几天有媒体调查,我国少年所崇拜的偶像前十位中除了雷锋,都是文体明星。有评论就认为,既然全民娱乐,娱乐社会化,孩子们喜欢周杰伦、张杰何错之有。“杜甫很忙”则告诉公众,偶像的文体化论或有偏颇之处。
“杜甫很忙”“李白不服气了”,虽说仅仅是浅表化表达,抑或是一种不良情绪的排谴,有的还带有恶搞的色彩,但毕竟有那么多的人还记得杜甫与李白,记得二位诗圣诗史众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无论对于杜甫李白,诗歌文明,还是文化的薪火传承,委实都值得庆幸。但杜甫不是被后人用来消费的,不是可以娱乐至死的对象,更非被恶搞的小丑。相反,作为一代诗圣,作为有着强烈家国情怀民生心结的平民诗人,理应得到敬重。
网上有首小诗写得好:茅屋秋风冷雨倾,忧民虑国梦难成。悲怜三别伤时乱,痛恶朱门愤不平。三吏篇篇诗史壮,千言字字鬼神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唱的是大庇天下寒士“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博爱乐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抒的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民生情结;三吏,三别,每一首都是一篇讨檄文,指向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民不聊生,生离死别。更重要的,杜甫并无李白求仕的人生经历,而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一个靠亲朋好友维持生计却忧国忧民的草根诗人。
无论遭遇多少挫折与艰难,始终不放弃执著于对生命的担当,喜怒哀乐总是与黎庶百姓息息相通。直到如今,在杜甫身上和诗中所彰显的家国民本悲悯克己爱人兼爱等价值伦理观,依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依旧是当下社会道德构建和文化承给的宝贵财富,其诗作更是国民的精神家园。难怪诗人闻一多在为杜甫写的传记中称之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诗人,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但也诚如闻先生所言,“我们的生活如今真是太放纵了,太夸妄了,太杳小了,太龌龊了。因此我不能忘记杜甫”。(闻一多《唐诗杂论》语)物欲横流,娱乐至死,灯红酒绿,醉生梦死,更需要杜甫的忧患意识悲悯情怀和担当理性。当杜甫诞辰1300周年之际,公众最需要的正是对其家国情结的重新解读体认和接纳传承。作为职能部门当为杜甫能走近公众走进国民心里做出不懈的努力。就不妨搞一个涂鸦大赛,让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一个真实的杜甫,更不妨斥资创作一部纪实大片或连续剧尽管涂鸦杜甫易,走进诗人家国难。但只要愿意迈步,杜甫离公众并不远。
刘效仁(安徽职员)
关键字: 内容标签:杜甫,涂鸦,诗人,情怀,家国,走进杜甫 涂鸦 诗人 情怀 家国 走进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