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讳言,鲁迅作品包含着深刻的人生体验,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的确可以从其与政治的关系中来进行读解。但这样的读解一旦过了适当的度,就会割裂其内在的意义关系,成为一种实用主义的东西。比如,说《药》批评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脱离群众,这是不符合作品实际的。《药》明明写了夏瑜向红眼睛阿义宣传“大清国是我们的”。革命者向群众宣传革命的道理,而民众——红眼睛阿义并不明白,动手打了夏瑜。这不是辛亥革命领导者脱离群众而使革命失败的悲剧,而是革命者为民众牺牲而民众并不领情的悲剧,贯彻的依然是启蒙主义的思路。对《药》进行实用化的政治解读,服从于编织革命意识形态的历史叙事,显然偏离了它的启蒙主义题旨。
“鲁迅”的意义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发生了新的变化。变化就是重新回归“五四”,强调其启蒙的意义。这是由鲁迅前期小说的启蒙主义性质决定的,但更是出于反思和克服极左路线所造成的人格扭曲、思想异化的严重后果的历史需要。通过对鲁迅作品的重新评价,突出其批判封建蒙昧主义文化的本来意义,提倡独立思考的精神,为思想解放开辟道路。这实际上意味着鲁迅研究已经成了打破现代迷信、推动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一环,深刻地影响了新时期的历史进程。
人们对鲁迅的理解,在不同的时代有所不同,甚至是尖锐对立的,但“鲁学”始终占据着显学的位置。这种情形到21世纪初,发生了微妙而重要的变化。当前的鲁迅研究,已是鲁迅研究专家的一项工作,或是鲁迅爱好者的一份私人志业。关于鲁迅的研究或争论变成了纯学术的问题,不再承担明确的意识形态使命了,这必然会使鲁迅研究的影响力下降。不过,我倒是觉得这反而是一个更为深刻地认识鲁迅的大好机会。鲁迅从政治的符码、文化的符码,到一个活生生的人,人们可以更真切地深入他内心,去体味他在历史最黑暗的时刻,在面对无路可走的绝望时,心里如何挣扎,如何反抗这绝望,要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喜爱和崇敬鲁迅的读者,可以从记录他心路历程的作品中吸取精神力量去追求光明和真理,哪怕要经历鲁迅式的艰难也罢。这样的“鲁迅”,就成了一座人格的丰碑。
真正伟大的作家,是丰富的,也是永恒的!
(作者系武汉大学教授,中国鲁迅研究会副秘书长)
(陈国恩)
关键字: 内容标签:鲁迅,意义,价值鲁迅 意义 价值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