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当下,“民族魂”往何处去彷徨

编辑:秋痕 来源:中国网
 
鲁迅先生病逝后,葬于虹桥万国公墓,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在先生的灵柩上覆盖有一面旗帜,上书“民族魂”。
我向来不以为鲁迅先生是冷色调的。而由于时间的缘故,关于鲁迅先生文化色调的文字却是无从写起了。原因是这些天,本来课程很紧,又被“绑架”去了人大的一个环境法的会,还赶了法大主办的一个中德法律的会,就冷落了像养小猫一样养着的另一个小猫——博客。想写两句的,的确是南海问题。然而在打算休息的这会儿,却感觉难以入睡,总觉得还是要写两句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的话,一是表达崇敬,二是表示对淡化鲁迅的文化影响力的一些做法的不满。于是,发三条微博吧——尽管我仍然半信半疑地以为微博与博客,似乎是写字人网络毒隐的两种发作形态。为了纪念鲁迅先生,权且由它再发作一次吧(似乎有一个悠远声音传来:“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微博一:#怀念鲁迅(一)# 先生的笔是冷的,但心却热的。如果先生活在今天,情形大概会这样:1、骂、骂、骂,骂到累得先生自己都觉得无味不再骂;2、讽、讽、讽,讽到流氓痞子地产商砸你门撬你窗“强拆”得先生你把自己捆了送精神病院去自认发疯;3、酷、酷、酷,酷到小四五六七八九追得先生无法躲藏而不敢再耍酷。[微笑]
微博二:#怀念鲁迅(二)# 先生的笔是冷的,但心却热的。如果先生活在今天,情形大概会这样:4、喊、喊、喊,呐喊到先生自己的嗓子都哑了也未必能喊来城管;5、徨、徨、徨,彷徨得从黑夜到白昼从白昼到黑夜也弄不懂打倒了旧道德照样还有新恐慌;6、药、药、药,药到病除的梦想即便天假高寿130岁先生也只能长叹人心冷漠之病实非良医良药可奏效。
微博三:#怀念鲁迅(三)# 先生的笔是冷的,但心却热的。如果先生活在今天,情形大概会这样:7、嘲、嘲、嘲,嘲笑之事在网络时代瞬间可以蔚然成风足以令先生搞不懂究竟谁该嘲笑谁;8、批、批、批,批其不幸的可以更不幸恨其不争的现在跟谁都争比谁都能争;9、斗、斗、斗,斗到最后有那么一伙人坚决要把先生从中学课文里辇走。
然而,鲁迅先生真的该辇走吗?
如是说,“民族魂”往何处去彷徨?
鲁迅先生亲历、感受、推动并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划时代的一场“文化革命”——新文化运动,于是鲁迅成了先生;鲁迅先生走完他的人生历程时,他成了“民族魂”;在另一场“文化革命”中,没有人能够撼动 “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没有人能够撼动“民族魂”;然后当下,鲁迅先生被撤退,“文化”在悄然地“革命”吗?(国家法官学院王立,说“民族魂”)
代后记:民族英雄与伟大人物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 2 卷第698页,人民出版社 1991 年 6 月出版。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摘自《毛泽东文集》第 2 卷第 43 页,人民出版社 1993 年 12 月出版。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怀鲁迅》郁达夫,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四日在上海,原载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一日《文学》。(休闲主语 中国网专家博客文章)


关键字: 内容标签:彷徨,何处去,民族魂彷徨 何处去 民族魂
下一篇:男子自制金缕玉衣骗亿元贷款 鉴定专家估价24亿(2)||上一篇:鉴宝专家该不该被追责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