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穿了新衣,大街上总会出现戳穿谎言的天真小男孩。网友“龙灿”曝料的“至少4起珍贵文物被损毁或被遗弃”之事看起来并非空穴来风,而故宫官员对此也未置可否。“龙灿”并非一个人在战斗,这样的勇士总能找到志同道合者,故宫私自拍卖馆藏珍贵文物“创收”的曝料帖子,就是一例。此时,谁也不知道网友手里还握有多少故宫的丑闻线索,更不知道“龙灿”的“给故宫留点面子”能给故宫保住多少面子。
层出不穷的故宫丑闻,早已让听者陷入麻木。但可以肯定的是,故宫的面子绝不可能在“龙灿”的“给故宫留点面子”的调侃中保住,故宫之前丢的面子,更不可能在现有体制下得到挽回和救赎。唯有阳光透明,让阳光照进紫禁城的红墙,实行透明化的管理,建立完备的公共监督服务体系,故宫才可能得救。
具体到当下语境中言,故宫必须要完成两件事。其一,在“龙灿”的手里,或许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文物损坏事件。那么,与其用透支掉公信力的代价等待网友公开这些事件,还不如自己公开这些案例。即便不能做到“一网打尽”,但至少应该像红十字会晒账本那样,让公众看到故宫有打开大门可能的信心,如其不然,故宫便只有等待被人“扒皮”的份儿了。
其二,对网友和自己曝光出来的事件,故宫的处理方式一定要让公众信服,要向社会道歉。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文物破损现象,要建立一套完备的、可以提防“捂盖子”行为的透明制度。同时,在最大程度上公布故宫文物的数量与名称。如其不然,故宫就仍然是个皇宫,皇宫之中丢失或破损一些文物与古代的小太监偷走几件文物没有区别。老百姓也不会有机会过问这些公有资产。
故宫博物院是一家吃着公共财政饭而又涉及公共利益的事业单位,阳光和透明两个字眼必须进入这座已经傲慢了几百年的宫城。它应该和中央各部门以及地方政府一样,公开自己所应公开的一切。包括文物数量、存储及展出数量等;包括故宫的营收、维护花销情况;更应该包括服务人员的收入以及“三公”经费开支。这是故宫找回面子、救赎尊严的唯一路径。(王传涛)
关键字: 内容标签:故宫,谁来,面子故宫 谁来 面子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