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枚2厘米见方的铜印,铜印上,篆书阴刻“曹休”二字。
16日,看到这枚印章,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古专家们异常兴奋,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焦南峰更是兴奋地表示,中国考古学挖掘的墓葬非常多,但能够确定墓主的还没有1%,而这1%,主要的依据就是墓志、印章等有文字的东西,而后再根据历史文献以及考古发掘的东西来证明墓葬。
于是,这枚看似普通的印章,便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围绕着它,曹休,这位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将领,曹操视若亲子的养子,“复活”了……
筛查墓土,考古人员发现印章
考古人员是在对墓土进行“筛查”时发现的这枚印章。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异常兴奋,大家赶紧小心翼翼地将印章拿起来,用密封袋封存,然后给领导打电话“报喜”。
想起当时的情形,负责邙山陵墓群考古发掘工作的闫辉也异常激动。他告诉我们,当时整个墓葬的考古发掘正陷入一片盲区,只觉得规模挺大,但里面残存的东西几乎没有,连地砖都被盗走了,大家都有点灰心失望了。
“曹”字难辨,历史学家一锤定音
印章的发现,让大家即将被浇灭的热情又重新点燃。
拍照、用草酸浸泡、除锈……印章上的字终于显出来了。
考古人员认真地辨认后,发现这是一枚铜质的篆文阴刻印章,一个篆体“休”字尚好辨认,可另外一个字体复杂的字又是什么?
印章被送到了洛阳市历史学家蔡运章老师的手中……3天后,谜局被揭开,印章上的两个字被正式确定为“曹休”,要知道,曹休可是三国名将啊!
《洛阳晚报》供稿 晚报记者 李丽君亦有贡献
长坂坡之战中,率“虎豹骑”追击刘备
“虎豹骑”,可以说是曹操的“宿卫”,其统帅也都是曹氏宗族的杰出人物。
那么这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呢?“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 ”“天下骁锐”名副其实。
看看它的战绩。“纯麾下骑斩谭首。”短短一句话,似乎没什么大不了,可你联系《三国志》的上下文就会明白这是多么艰难的一仗。我们可以看出这支部队的攻坚能力,和它打硬仗的能力(其实虎豹骑在史书中极少的几次露面几乎全是硬仗)。
“及北征三郡,纯部骑获单于蹹顿 ”。千里奔袭,攻之能克,机动力和战斗力可见一斑,要知道这蹹顿可是号称“冒顿”再世。
“从征荆州,追刘备于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率。进降江陵”,可见演义中的追赶刘备那支“五千铁骑”在正史中就是虎豹骑。他们一昼夜行“三百里”,诸葛亮说是“强弩之末”,结果刘备反而被杀得几乎全军覆没,要不是关羽及时赶到,恐怕历史就改写了。
现代考古发掘出曹魏“豹骑都督印”,可见这支部队其实是虎豹骑。
“又列铁骑五千为十重陈,精光耀日,贼益震惧。”——可见在对西凉铁骑的战斗中,虎豹骑也出战了。
再以后虎豹骑就销声匿迹了,估计他们是归入了曹公近卫。后来极可能归入曹魏精锐五营:武卫、中垒、中坚、骁骑、游击。当然,最大可能是骁骑营。
在曹纯死后,虎豹骑没有了统帅,太祖曰:“纯之比,何可复得!吾独不中督邪?”遂不选。可见曹操对这支“天下骁锐”窥视已久。
虎豹骑——三国真正的王牌之师。
“从子”与“族子”的区别
从子(音cóng),兄弟的儿子。再从子,堂兄弟的儿子。
古人的家族观念很浓,通常会追溯到曾祖父,有共同曾祖父的兄弟、从兄弟的孩子,称为从子。曾祖父再往上追溯的同族子侄辈,则不称从子,而称族子了。《朱子语类》卷八五:“据礼,兄弟之子当称从子为是,自曾祖而下三代称从子,自高祖四世而上称族子。”
比如三国时候的荀攸是荀彧的从子,因荀攸的父亲荀彝与荀彧是从祖兄弟,即荀彝的祖父与荀彧的祖父是亲兄弟,荀彝与荀彧的曾祖父是同一人。到荀彧的儿子荀恽就与荀攸疏远了一代,荀恽与荀攸的曾祖父不同,荀攸是荀恽的族兄,荀攸之子荀缉是荀恽的族子。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三大,谁的,之谜,人头骨,曹休墓,墓砖字三大 谁的 之谜 人头骨 曹休墓 墓砖字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