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用良心做文化——看文怀沙演讲稿有感

编辑:Jina 来源:绍兴日报杨新元
 
 

想到这个题目,是在看了98岁高龄的文化名人文怀沙在《解放日报》第十九届文化讲坛上的一篇演讲稿以后。这个活了近一个世纪的老人,鹤发童颜,谈笑风生,诙谐睿智的语言,不时引得全场大笑。“人生自古谁无死?我是会死掉的。现在有一口气就要思考一个问题,活着干什么。我随时问自己。在人生道路上,你是愿意多种一点花,在你走了以后让人家闻到花香,还是愿意沿途不讲卫生,去排泄一些脏东西,让人家踩着你的粪前进?人总会死,但是人不能不留下一些东西。”这位老人这样告诫世人。

可以这样说,现在,是一个越来越讲文化的时代。文化,已不是那些断文识字者的专利。何以见得,翻开报纸杂志,打开电视电脑,凡是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吃穿衣住行,“饮食男女”,统统被称之为文化。茶文化、玉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江南古镇文化、民俗民间文化,车文化、广场文化,甚至还有性文化,真是五花八门、多姿多彩。中华五千年,各种文化源远流长。我们每天就生活在各种各样的文化之中。

什么叫文化?新华字典上是这样说的:“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如哲学、科学、教育、文学、艺术等。”从狭义上说,文化还可以解释为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还可以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如学习文化、文化水平高等。

文化与良心,从字面上看似乎是不相干的两种范畴。文化是广义的、群体的;而良心是狭义的、个体的。我想,文怀沙老人将两者结合起来讲,而且旗帜鲜明地指出:“文化的背后是良心。”我认为是有其深刻的含意的。因为,广义、群体的文化背后,是无数狭义、个体的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文化的传承,就是人的传承。这几年,各地都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大部分是某个领域、某一地方的文化。比如我最近采访的嵊州根雕文化,从1600多年前东晋著名雕塑家戴逵喜爱剡溪山水而隐居嵊州,开启根雕艺术的源头至今,根雕文化就靠着一代又一代的根雕艺人代代相传。2007年,“嵊州根雕”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而嵊州根雕文化能传承千年不衰,并不断发展,百花齐放,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一批热爱根雕艺术,耐得寂寞、有良心的传承人。为了根雕艺术,他们摒弃名利、吃苦耐劳、孜孜不倦地在艺术的海洋里探索。徜徉在一个个艺术家的工作室里,看着一件件巧夺天工的根雕艺术品,我想他们就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多种了一点花”,“让大家闻到了花香”。

当然,毋庸置疑,当今有一些所谓的文化人,他们“沿途不讲卫生,去排泄一些脏东西,让人家踩着他们的粪前进。”无论是出版界还是各种媒体、网络上,都有这种人“排泄的脏东西”。这些“脏东西”,以传承文化为幌子,却向人们兜售着不健康、散发着陈腐臭气的货色。他们为了自己的名利,出版黄色读物,毒害青少年的心灵;他们拼命推销各种封建腐朽的糟粕,还美其名曰继承文化遗产。文怀沙老人说:在文化这个领域里,“就是要弄清楚我们要继承什么东西。继承就是继往开来,继什么往,开什么来,要有选择。”我认为,在继什么、开什么的选择中,就包含着文化人的良心。你是一个正直、有良知的文化人,那么,就必定会选择对中华民族的不断成长有益有利的东西,为民族、国家、后人的前进道路栽种鲜花;而一个只顾自己个人利益,无视民族、国家、后人利益的人,那么,他的选择标准就只有一个,即对自己是否有利。对自己有利,那么,就不惜把沿途搞得污秽满地,肮脏不堪;而对自己没有利,再好的东西、再香的鲜花,也不愿动动手指头。我们老百姓称这种凡事当先只想个人利益的文人为“痞子”。自古以来,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就有不少这样的“文化痞子”。这种“让人家踩着他们的粪前进”的“痞子”,是“没良心的东西”,往往遭后人唾骂,遗臭万年。

苏霍姆林斯基说:“使人做自己举止行为的最严厉的评判者的力量是什么?是良心,它成为行为和理智的捍卫者。”而高尔基则认为:“人如果没有良心,哪怕有天大的聪明也活不下去。”是的,一个有良心的文化人,才是一个健全的人。而有良心的文化人越多,我国的文化建设就会搞得越好。正如文怀沙老人在结束演讲时所说:“我要走了,就要离开这个世界,我也留下了我的诗和著作,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些精神财富。”让我们每一个人世间都朝着有良心的文化人这个目标努力,“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关键字: 内容标签:有感,演讲稿,良心,文化,看文怀沙有感 演讲稿 良心 文化 看文怀沙
下一篇:刘翔时代已经结束?(4)||上一篇:刘翔时代已经结束?(3)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