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媒体评论:北大想要季羡林成为谁

编辑:秋痕 来源:华商报
 
针对“季羡林藏品外流拍卖”事件,北大已经多次发表声明,称已查明证实“举报人”手中字画全系伪作,所谓“秘书盗卖”完全没有任何根据。而通过有关人士摄录的视频,季羡林对此回应为“千真万确”。(12月8日《东方早报》) 
  由“偷画事件”引出,最让人惊奇进而愤慨的是:儿子想见父亲季羡林,居然长期得不到北大的批准,以致父子居然13年未见;北大一直拿着父亲家的钥匙,作为季老唯一的儿子,至今却不能走进自己的家门。如果不是有录像为证,公众真的难以想象,作为国宝级大师的季羡林,居然在北大的“精心照料”之下,长期过着有如“软禁”般的生活。
  恕以“小人之心”直言,除了别有企图,我实在看不出北大这样做的必要。也许,偷画事件只是整个事情的冰山一角。显然,北大之于季老,不像是一个服务者,而更像是一个“管理者”。谁能说,13年不让父子相见,不是一种虐待呢? 
  季老固然是豁达的,一个年近百岁的睿智老人已经把一切看得很淡。然而,在事实上,这却越发成就了某些人的贪婪。年龄越大越是缺少实际做主的权利,越是容易被蒙蔽和欺骗,这是中国社会相当普遍的老人的悲剧;深谙一切却又不能够、不忍心点破一切,真话不能全说,爱恶不能直抒,这是大师的悲剧;围绕“一切朝钱看”、“一切以脸面为重”的宗旨,不惜掩盖事实背叛大学精神褫夺法律尊严,这是大学的沦落。
  刚上映的电影 《梅兰芳》里有一句台词:谁毁了梅兰芳的孤单,谁就毁了梅兰芳。也许,北大正是这样来看待国宝级大师季羡林的——— 季羡林想要做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北大想要季羡林成为谁。也许,只有从这样的角度来看,才能真正读懂北大对季羡林所做的那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切。
  无论如何,由“偷画事件”所引发的一切,都已经不再是北大的内部事务了。司法部门没有理由继续回避社会大众殷切关注的目光。不仅北大是有尊严的,法律更是有尊严的,倘若有些人想把自己的尊严建立在践踏法律尊严的基础之上,那么,我们所有人都不会答应。
  舒圣祥 

关键字: 内容标签:北大,想要,媒体,季羡林,评论北大 想要 媒体 季羡林 评论
下一篇:央视女记者涉嫌受贿||上一篇:央视被拘记者曾就检察院违规办案进行采访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