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阎崇年签售被掌掴:一个人的耳光和多数人的表达

编辑:汀滢 来源:北京晚报
 

在《百家讲坛》节目,以讲清史成名的阎崇年先生,日前在江苏无锡新华书店图书中心签售时,被一个小青年打了耳光。袭击是突然发生的,据小青年的亲属说,此暴力行为源自该青年对阎先生的学术观点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事情已经有公安部门介入,阎先生在挨打后还是很有风度地坚持做完了签售活动。  

  无论如何我们对打人的小青年持坚决的批评态度。但是我们也不能轻飘飘说出以下这些话:学术的事情可以探讨嘛,有意见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表达嘛,我们都是平等的嘛……事实上如果我们没有藉此引发一些思考的话,阎先生的巴掌挨得就太委屈了。

  学术争端不以学术的态度来解决,已经屡见不鲜。近有北大教授打赌,远有北师大教授发博文辱骂同行。乃至一著名大学要制定详细校规来提醒师生注意文明,同时院士大会也要把道德品质修养写进文件里。五四以降的那种“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权利”的治学之风,似乎只能被当做传奇,放在一些温故类的书籍里供后人抚今追昔。

  何以至此?如果把《百家讲坛》当做麻雀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当学术成为电视节目内容的时候,当学术问题凭借此类“讲坛”以压倒性的方式普及时,学术已经不是纯粹的学术了。知识分子的教化权在遇到传媒后,拐了一个弯,于是持不同见解的人位置不再对等,学术争论无从表现。很多原来在公共领域籍籍无名的人通过这个渠道,迅速成为“学术明星”。坦白讲,阎先生已经是很低调很不娱乐化的一位了。但是,央视以及类似央视的这种强势话语权是无论多么低调都无法改变的。如果,“讲坛”或者某些机构能够给公众提供一个相对独立但绝对够分量的平台作为有效沟通的渠道,使得民意能够及时准确有效地表达出来,就不至于出现一个老人被激进的小青年掌掴的恶状。

  毕竟,虽然从来不乏“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里”之类的格言,但是当很多人由于传播渠道的偏颇导致只了解一种观点的时候,少数派的处境是很难受的。有的事情可以少数服从多数,但是学术问题,必须允许姿态对等的公开争论,没有争论就没有进步;或者说,没有争论就只能出现前述打赌、辱骂等斯文扫地的情况。(张丽)


关键字: 内容标签:耳光,多数人,签售,表达,阎崇年,被掌掴耳光 多数人 签售 表达 阎崇年 被掌掴
下一篇: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钱学森堂侄钱永健获奖||上一篇:阎崇年挨打引发学术话题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