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魏英杰:今年过节能够不收礼吗

编辑:秋痕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魏英杰

今年教师节连着中秋节,而且中秋节首次作为法定节日进入公众视野,估计会有些不一样。有些人琢磨着放假怎么办,还有些人开始烦恼:今年过节还送不送礼?

前些天,邻居小孩说,班主任生儿子,给全班同学每人发了喜蛋。他妈妈在边上听了,第一反应是:班主任是不是暗示给他送礼?她的想法似乎有些过激,着实让我吓了一跳。可听她说,上次刚上任的班主任冒着酷暑一家家拜访家长,让她很感动。但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班主任对她儿子态度不是很好,而对另外几个家庭条件好的小孩却又极其热情。思忖半天,她认为和老师家访时自己不懂得有所表示有关。

不知道这算不算学生家长的普遍心态。不过,如今学校送礼成风,也是事实。本来是一种正常的人际情谊,现在却成了一种赤裸裸的交易,甚至很多时候还把孩子牵扯进来——关于这种情况我听说过一个例子,有个学生发短信给家长,很生气地说:“以后不要再让我当快递员了。”有小孩反感家长让他送礼给老师,自然也有学生从中学会人生的一堂“课”。像这种逢年过节包个红包、送送东西已不算什么,据说居然还有家长送老师美国游的。这就未免显得过分了——这哪里是送礼,分明是行贿嘛!

成人世界的污浊空气,吹进校园并非三两天。看来,什么事情一旦形成风气,不正常也变成了正常。问题是,家长这么做到底想教育孩子什么?如果小孩在这种明显的是非问题上丧失判断力,进入社会将怎样?都说孩子是世界的未来,可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这种行为岂不就是在毁掉他们的未来?

更可怕的是,现在有一种思维,认为这是锻炼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样的家长,也许不是在培养一位公民,而是在把孩子野化成为一头“狼”。但要知道,在一个“狼类社会”,你会咬别人,别人也会咬你。到头来,危害的不仅是整个社会,还有你自己。

许多教师也不把收受礼品、红包当回事。大家都拿,为何我不?不拿反而可能被视作“另类”。况且不拿的话,家长心里还不踏实。有了“拿”,接着必然就会有“要”。有受贿,当然就会出现索贿。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但是,你拿一分钱,就是往自己的职业声誉铲一把土;这样,又如何去教育学生?教师这行当,不是一种商业交易关系。学校“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是一个个人。孩子不仅要在这里学到知识,还要树立自己的人格,学习怎样做一个明德知耻的人。老师失德,“生产”出来的“产品”,只可能大批量不合格。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成人社会失范别让青少年埋单”,由此来看,送礼陋习也是成人社会失范的一种表现。而今,为老师埋单的是家长。但可以肯定地说,将来家长、老师以及整个社会,都要为此埋单——那时候,整个社会都将吞下教育风气败坏的苦果。

怎么办?很简单,从自己做起。作为家长,今年过节不送礼;作为老师,今年过节不收礼。至少,让这个词语彻底消失在校门以外。家长不要怕老师给脸色,老师更不必担心碍于脸面。社会风气之扭转,有时候要依赖制度,但最终却要靠个体的觉醒。


关键字: 内容标签:过节,不收礼,魏英杰过节 不收礼 魏英杰
下一篇:魏巍生前最后一次接受采访:我的心在流泪(2)||上一篇:“文化工程”为何频惹争议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