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涉及目标选择时,宏观政策就已超出了纯经济学的范畴,利益博弈成为影响政策的重要因素。实行扩张性宏观政策没有问题,发票子,给补贴,无论多寡,好处人人有份,个个称赞政策英明。紧缩就不同了,房价地价下跌,地产商和地方政府收入减少,于是有暂缓调控的呼声;上市公司盈利下降,股市牛去熊来,股民和市场人士也盼望暂缓;企业经营困难,税收和就业形势严峻,商会、协会和地方政府上书,同样是众口一词地恳请暂缓。倘若跟着民意走,宏观政策必然变成单边的,只许扩张,不许紧缩,就像我们的股市一样,只许上涨,不许下跌。
为什么只怕经济增长放慢而不怕通胀?这又和风险-收益的不对称有关。地方长官关心的是本地的税收与就业,也就是本地的经济增长,而不必承担高增长的风险——通货膨胀,控制通胀是中央政府的责任。
为了更好地平衡短期和长期利益以及局部和整体的利益,我们再次提出建立宏观政策的听证会制度,再次呼吁加强政策制定部门特别是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中央银行直接向全国人大汇报,不再作为内阁的一部分,行长任期与政府任期错开,立法保证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全权。
摘自《财经》杂志,标题系编者所加
关键字: 内容标签:通胀,增长,既想保,又想控通胀 增长 既想保 又想控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