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聚焦首个"法定清明节"的来临(2)

编辑:秋痕 来源:石家庄日报
 
民间祭祀方式不一 
    祭祀祖先的民间祭祀作为一种传统,早已延续了数千年,这是一种能跨越时空的力量。据民俗专家考证,祭祀方式在古时是有一定程序的。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是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是到宗祠拜祖,而大多数人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祭拜者按长幼顺序上香跪拜。祭祖的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 
    对于这第一次清明节法定假日的到来,许多城市上班族都予肯定。在政府部门任职的张先生说:“孝道是古老的传统。‘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悼念已故亲人,正是为了教育和激励后代。我的老家在承德,往年清明节,由于时间有限,总不能回老家祭奠故去的母亲,只能嘱托弟弟代为。这次可以有3天假期,我一定回去,祭奠在那么艰苦的岁月拉扯我们哥俩长大的母亲。”张先生的情况代表了一部分人。 
    与张先生不同,网友“阿秋”自称是石家庄人,他打算抽时间和父母到陵园去祭奠爷爷奶奶。“阿秋”在QQ中告诉记者:“看到石家庄文明祭奠网的消息后,我打算注册一个‘网上纪念堂’,每年的清明节、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都要在网上隆重祭祀先人。” 
    但在石家庄,乃至全省各地,部分人还是选择扫墓祭祖。对于他们来说,到祖先的坟前、墓碑前和灵位前祭祀是一种基本的礼仪。记者了解到,近日,到省会各陵园扫墓的市民明显增多。而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清明节,龙凤陵园、常山陵园和双凤山革命陵园等单位都准备了应对措施,诸如增加班车趟次,倡导文明祭奠,提醒市民避开祭祀高峰等。 
    海外侨胞对清明祭祀祖先十分重视。每年清明节都有大批海外华侨归国祭祀祖先,也祭祀本民族的始祖。此外,每年清明节,数以万计的海外华侨来到陕西桥山黄帝陵、轩辕庙,祭祀华夏始祖轩辕黄帝。共同的清明节俗,使海内外华人的心连在一起。 
    文明祭奠成主流 
    无论是公祭“人文初祖”,还是民祭已逝的亲人、祖先,都在庄重地对先人、先祖送上自己的思念和敬意。采访中,许多受访市民表示:“关键是能表达自己的思念和敬意的情感,不能铺张浪费。” 
    山东省民俗学会副秘书长张勃说,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不仅是缅怀故人,也有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的意味,它的节日精神是“将生死并置”。 
    正是基于“运用传统节日,共建精神家园”的考虑,省文明办日前通过媒体倡导文明祭祀。其中特别提到了两点:一,关心生态环境,组织植树绿化,要求把植树活动同沐春踏青等传统活动结合起来;二,倡导文明祭祀、破除陈规陋习,倡导用鲜花、种植纪念树等生态的方式表达怀思之情,倡导手机短信、网上扫墓和家庭追思会等新型祭奠方式。 
    事实上,政府部门的倡导正在深入人心。石家庄文明祭奠网通过媒体参与发起“网上祭奠文明祭祀活动”后,仅3月26日一天,就有2.4万网友访问了该网站,50多人建立了“网上纪念堂”。对此,石家庄殡葬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说,大量网友访问文明祭奠网站,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记者获悉,3月29日,“百名百姓告别陋习”签名活动将在石市人民纪念堂举行,参与市民都将免费领取到一束鲜花。 
    市民吴华的话不无代表性:“我是大学毕业后留城工作的,对于清明的习俗了解不是很多。这次我知道了,原来清明节植树也是习俗之一。这次回老家扫墓,我要在老人的坟前栽上两棵松树。”网友“叮叮小甜猫”告诉记者:“我是姥姥带大的,对她怀有很深的感情。姥姥已经去世很多年了,每到清明,我就会特别想念她。我刚注册了一个‘网上纪念堂’,这样,我就会随时随刻纪念她了。在我的带动下,许多同事也都打算注册呢!” 

关键字: 内容标签:首个,清明节,聚焦,来临首个 清明节 聚焦 来临
下一篇:农民企业家重建圆明园惹争议 称工艺能超圆明园(3)||上一篇:农民企业家重建圆明园惹争议 称工艺能超圆明园(2)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