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一千多年来,清明节一直是一个全民共用的、以祭祖为主、兼有各种健身娱乐活动的固定性民俗节日。在古代,清明的习俗是各种各样的,除了扫墓外,还有荡秋千、踏青和植树等。而且,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同样,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可见,清明节是一个综合性的节日,它不是一个哀伤的节日,它是庄重的、感恩的、怀古的节日,更是一个经济繁荣的节日。从历史上来看,任何节日都是和经济挂钩的,没有一个节日是脱离了经济而单独存在的。这种节日性质的消费是文化发展的节点。由此,商家和企业不应该只盯着祭奠用品,因为人们除了祭奠外,还要踏青,还要游玩。可以说,围绕清明节的‘清明经济’正在日益显现。”袁学骏说。
清明节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小长假”,它已经引起商家的注意,但大多商家注意的仅仅是它作为“小长假”的一面。
根据以往经验,“小长假”期间,许多人会选择出游,各旅行社也正在做相关准备。进入3月下旬以来,咨询报名旅游的人数逐渐增加,周边游和南方城市游成为一些旅行社的主打。一家旅行社工作人员说,因清明节的假期相对较短,一些游客可能更钟情于短途旅游,比如到周边县(市)摘草莓、赏梨花、赏杏花,有的旅行社还组织了到山西大槐树的寻根问祖之旅;而相比较还是春寒料峭的北方,杏花春雨的江南颇受一部分人的青睐,有旅行社因此推出了华东五市游等产品。
对于清明节的到来,省会的零售商们充满期待。苏宁电器将在节前全面开展春季家装节,北国商城和怀特国际商城等商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提升服务品位和商品折扣的举措。有分析人士认为,过去的七天“五一黄金周”缩减后,消费人群将会分流到清明节这一“小长假”,所以打好清明“这一仗”将很重要。
袁学骏说,清明经济还要深度延伸。清明节还缺乏一个诸如中秋节的月饼、端午节的粽子这样的“全国通用”的产品载体,甚至没有一个省级地域共同认可的东西,这对于餐饮业是一次商机。另外,在这次开展的文明祭祀倡导中,对于鲜花业、服装业(祭祀服装)和网络经济(网上祭祀)也是机会。
“法定清明”构建和谐
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基于上述意义,清明节因此成为海内外华人的重要节日。“以敬宗祭祖,缅贤敬圣为标志的清明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袁学骏说。
‘法定清明’的出现,说明国家已经意识到文化问题的重要性。因为,文化问题不单是政治问题,还是经济问题。从政治上来说,传统节日是民族符号,是文化特征和民族血脉,它们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节点。从经济上来看,在全球化这样一个环境里,强势经济的影响必然会导致强势文化的输出,诸如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以韩国为例,随着经济的崛起,它的文化输出在加快,文化产业已经占据其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一块。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我们的民族文化受到相当冲击,在节日方面受冲击尤其厉害。
不管是将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还是今年的“京剧进校园”,加强繁体字教育的提法,都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试图留住文化血脉,让文化实现本地化的做法。
今年4月4日,也即农历二月二十八,是农历的清明节气。这一天,全国人民将迎来首个以法定假日身份出现的清明节。清明节这一“国之大节”在制度层面的恢复,实质上是一种血脉的回归。回归的民族符号注定将在人们的尊祖敬宗、慎终追远和继志述事的情愫中得到弘扬。
关键字: 内容标签:首个,清明节,聚焦,来临首个 清明节 聚焦 来临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