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从张强与胡玫两套截然不同的说辞中读出了火药味,现在,大家关心的是,这场娱乐秀最终是艺术向商业妥协,还是商业向艺术低头?
在大众传媒和某些生活场景中,“秀”(show)不仅成为十分受宠的流行语,而且正在演变成一种社会时尚。
在一浪高过一浪的选秀活动中,“红楼梦中人”把“秀”的个人行为变成了透过名著“秀”剧组,实现了“秀”的角色转换,这也是一种成功,但他尚未到达“成功的彼岸”,因为,这些新秀们是否能够出演宝黛钗还是一个未知数,这也是商业向艺术转化的关键所在。
一个选秀节目通过各种商业运作捧红一批新人,并借这种炒作赚进黄金白银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要把这些新秀强塞进“红楼梦”里就太过霸道。首先,这些新秀可能在参赛时表现很好,但这种表演和真实的艺术表演不同,何况现在很多选秀凭借的是脸蛋,是三围,而不是什么演技歌喉。其次,一个导演有权决定演员的任用。
正如新版《红楼梦》总导演胡玫所说:“选秀是选秀,拍剧是拍剧。”“一部五十集的新版《红楼梦》,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如果硬要把我认为不适合的角色的人或艺术标准加给我,那我只能说:对不起,我拒绝。……我拍戏一直比较尊重艺术规律并坚持某些原则。难道这次我会放弃么?”
在艺术原则被商业意志冲击得一溃千里的时代,胡玫总导演的这番话越发显得可贵。不过,胡导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抗御商业炒作和商业标准的重压,还是很难预测。
毕竟,组委会在选秀之前,就与惟一拥有新版《红楼梦》拍摄权的两家公司中影集团、华录百纳签订合约,其优秀选手必须成为主演,否则后者将承担违约后果。违约的背后是商业利益的舍弃,对于企业而言,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舍弃利益。
这场争论的实质就是艺术与商业之争,对于这两家拥有最终决策权和取舍权的公司而言,如果导演不认同选秀结果,那么,他们要么只好违约,要么只好更换导演。但对于观众来说,不论你的新秀如何出色,艺术作品也必须有艺术高度,谁也不愿看一部话剧版的《红楼梦》。在这种背景下,“红楼梦中人”新秀的前景如何还是一个未知数,胡玫导演的态度也还或许也阻止不了这场商业对艺术的冲击波。
关键字: 内容标签:会同,之争,选秀,红楼,艺术,商业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