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许嘉璐:忧虑中国文化的断裂

编辑:Jina 来源:科学时报
 
许嘉璐认为,在研究中华文化的时候,专家学者都应该考虑如何走到人民当中去,如何能在大学里讲课,让刚刚入学的高中生也能听懂。只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中华文化自觉,我们才能把自己的文化贡献给世界文化。

    不久前,中华·缘文化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有关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共70余人就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缘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论坛共设四个议题:作为哲学思想的“缘”、文学艺术中的缘文化 、民间社会与缘文化、中国文化圈中的“缘”。

    缘,是中国传统中的一个文化概念,最早来源于汉晋之时传入中国的佛教。汉唐以后,随着佛教的中国化和世俗化,“缘”的观念逐渐成为典型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融入人们的基本观念和日常生活。中国文化因为有“缘”的观念,而能够更加客观、动态、豁达、良善地对这个世界。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认为,中国目前有一个情况值得注意,就在文化领域里出现断裂。因此当前我们中国文化的确值得人忧虑。在文化形态上,精英文化,或者是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完全是两个世界,互不搭界。种种令人忧虑的现象层出不穷。许嘉璐认为,应该让更多人对文化进行思考,在学术领域,也存在一个专家和大众结合的问题。很多老一辈老专家,一向是立足用最平直、平实、平易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学术性的。但在前几年,在学术界刮起了一阵风,语言很晦涩,绕来绕去,说欧式语言又不是欧式语言,说中国话又不是中国话,每篇文章都要自造很多的术语,又没有对这些术语进行界定,乃至在博士生的论文答辩的时候导师看不懂论文,越来越远离大众。因此在研究中华文化的时候,别的且不管,无论是文学、历史、社会还是哲学,专家学者如何走到人民当中去,能在大学里讲课,可以让刚刚入学的高中生也能听懂。能深入,能浅出,如果我们的文艺形态,精英文化永远不能和大众文化联合起来,融为一体,如果学术界和广大的知识领域不能融为一体,让哲学家的名言在高中生的脑子里生根,某某先生说如何如何,就像培根所说的知识就是力量,他不过是一个哲学家,那我们的中华文化仍然得不到弘扬。

    许嘉璐认为,现在世界各国急切向中国伸出手,让我们给它们介绍中华文化,而我们只能拿出京剧、高跷、剪纸、泥人等,这些都是文化的形态,既不是文化的整体,也不是文化的精髓与核心,只有中国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中华文化自觉,我们才能把自己的文化贡献给世界文化。而世界文化本身是多元的,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大国,却在世界文化领域里并没有占四分之一,从文化交易得到的数据表明,我国只占到40%。许嘉璐引用一位留美中国学者的说法,没有文化的经济,再发达也是建在沙滩上的高楼大厦,一旦局面有临时的变动,就像脚底下的沙一样流走,最后什么都不剩。真正强大的民族与国家,既有经济、科技的实力,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实力,这种实力不仅为更多本国人所掌握、本民族的人所掌握,同时也能为世界作贡献,世界的文化只有多元才能是和谐的。许嘉璐认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路是很长的,而且是曲折、不平坦的。但是中国人就是常常以天下为己任,希望今后学术界能够对中华文化建设成长作出贡献。
     作者:崔雪芹

关键字: 内容标签:断裂,中国文化,忧虑,许嘉璐
下一篇:“禅武”宝藏宜坚守 别把少林寺变成公司||上一篇:当代人该如何读懂四书五经?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