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务员热:怎一个“官本位”了得

编辑:Jina 来源:中国国学网
 
时下,“你考公务员了吗”,成为大学毕业生日常话语系统中最主要的词汇。公务员考试成为当前中国的“第一考”。一谈到公务员热的成因,不管是学者、专家,还是普通大众,习惯于用“传统文化中的‘官本位’作祟”统而言之。
数千年“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文化精神,确实鼓励着无数的学子为了“功名”,卧心藏胆,奔赴考场。但到了我今天,我国的公务员考试与科举考试不可同日而语。其一,大学生考上了公务员也做不了“官”。我国《公务员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可见公务员考试录用的是一些“非领导职务”,而不是“官” 。其二,“官本位”是公务员热的一个影响因素,但决不主要的影响因素。我们不排除今天存在一些人抱着“学”而致“官”的思想参加公务员考试,但把公务员热的主要成因归结为“官本位”是一种极不负责的态度与做法。过分强调“官本位”会使我们忽视公务员热的深层次原因。这至少产生以下两个危害:
1、新一轮的政府机构膨胀
公务员热迫使我们扩大公务员的“入口”,据国家人事部的工作人员介绍,仅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共有97个部门8662个职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各省市也开放数千个职业应对考生。相比每年数千计的“入口”职位,从1996年至2003年,我国辞退的公务员人数不足2万人。按照全国近500万公务员计算,公务员年辞退率约0.05%。如此“出口”现状,不难预计,我国政府机构将面临着新一轮的机构膨胀。按岗设人,这是现代人事管理职位分类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应对百万计公务员报考人数而扩大招考的职位,只会使我国公务员考试走向非常态,甚至畸形。这不是一个“官本位”能担当的起的。
2、新一轮公务员工资翻番
如果把“官本位”作为公务员热的主要原因的话,势必使我们的决策者忽视马克思主义物质动因的基本原理。2006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把“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和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作为国务院2006年一个工作要点。 这是我国公务员工资改革的又一次契机。我们的不少公务员又活跃起来了,“公务员的工资太低,必须增加工资!”从1985年到2003年,国家曾对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进行过8次调整,多次调整,使我们的公务员工资改革成为“加工资”的代名词。加工资当然出师有因:《公务员发》第七十五条 规定:“国家实行工资调查制度,定期进行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并将工资调查比较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工资水平的依据。”此外,高薪养廉、高薪激励也是我们治理公务员的一个重要手段。这样能够建立一支“精干高效、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队伍吗?
公务员热,“官本位”说明不了任何问题,无数“公务员报考创历史新高”的新闻难道能昭示我们:数十万的大学毕业的考生都想成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公仆吗?现在,该是我们思考公务员热深层次原因的时候了!
作者:曾维和


关键字: 内容标签:官本位,了得,务员
下一篇: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上一篇:恻隐之心 人应有之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