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社会总动员的“考试呵护风”,更是各取所需应试而为:家长不惜代价确保子女应试成功,子女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心甘情愿,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忍气吞声,起早贪黑陪吃陪读陪睡,鞍前马后任其随心所欲;学校为了荣誉排名绞尽脑汁制造应试技术,大锅小灶分别辅导,希望之星重点指导,考试题目猜了又猜,考试资料选了又选,考试经验传了又传,考试技巧教了又教,天天围着考试转,日日为了成绩忙,大有以学生高考论学校排名之忧,大有以考试成绩论教师优劣之别。教育,轮落到单一的为考试而考试的地步,不知道教育本身为了“培养健全人格的社会公民”的核心作用究竟还有没有作用?政府为了高考应试而不惜动用行政资源助推“考试呵护风”,传媒轰炸不遗余力,交通管制警车开道,警力协作高度临战,医疗服务待命前线,建筑禁噪娱乐静音,气象服务网开一面,水电煤气确保高考,餐饮饭店质量把关,行政命令不得违抗,破坏高考严惩不怠。在面对高考应试宿命赌博的社会参与游戏中,虽然政府动用行政资源每年都造成对社会秩序和公民生活的干扰是否有法可依,几乎已经没有人再去深究此事了,因为,在这个高考应试宿命赌博的认同年代中,偏废人格教育的教育再怎么遭人非议,也不会改变高考应试宿命赌博的扭曲真谛。
封建的八股考试制度与现代的教育高考制度,虽然具有殊途同归的考试方法,但是人们也要看到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愚下在此并非要赞美封建教育制度,需要看到的是封建教育制度着重的是人格教育,而现代教育制度着重的是势利教育。正因为此,如今的高考才会出现层出不穷的投机性作弊和铤而走险的宿命赌博,“一考订终身”的势利性选择成了高考应试的不归之路。对于十年寒窗的学子来说,高考应试本身就具有偶然性、投机性、作弊性和运气性,而在以高考应试成绩为唯一跨入“人才门槛”的选择标准来说,学生在十多年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却并没有被教育的选才标准所重视,这不能不说是教育本身的悲哀。纵观英、美等发达国家的高考选才方式,他们除了要考虑学生的高考成绩外,更着重的是学生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整个读书阶段的综合能力表现,最后择优录取,也就是说,高考成绩并不是主要的标准,综合能力才是主要的标准。这样的教育选才方式,既能够尽可能保证大学毕业后不会理论与实际相脱离,更能够最大限度保证学生踏入社会学有所用。所以愚下认为,中国的高考应试宿命赌博的教育制度,确实到了需要与“国际接轨”的时候了,“培养健全人格的社会公民”应该回归教育的本义,才是中国教育的长久之计。
关键字: 内容标签:风行,何在,前途,国家,读书,无用论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