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兴建豪华剧院演变为一种跟风,豪华剧院对老百姓的文化生活究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天文数字的投资经费是否用到了刀刃上,怎样才能让老百姓的文化需求得到满足?在大力发展文化建设的时代,面对以上问题的显现,我们是时候应该好好思考、重新审视了。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河说:“我们在文化上的钱花反了,与其造一个个的大房子,不如把这些钱投入到教育中,培养老百姓的文化素养,陶冶他们的艺术情操,并且留给他们时间,让其真正学会去欣赏艺术、享受文化。”
官本位需要克服
记者:在您看来,是什么使得建设豪华剧院成风?
李河:首先要说的,是上行下效的问题。“王德如风,民德如草,风过草必偃”。大剧院只是其中一端,类似的还有很多。我觉得在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要谨防官本位模式的发生。一些城市纷纷兴建豪华大剧院一事,可怕的不是个别现象,而是这种奢华建设成为风气和潮流。
记者:那如何判断是不是已经成为一种风气呢?
李河: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有一两个大剧院,对于培养人们对国家的神圣感是有帮助的。或者在某些区域、某些人群中,形成了这样一个爱好、习惯、风俗等,建几个大剧院也没有问题。可怕的是,一旦这种现象成为风气,不管有没有实际需要都去建,其实这还是受官本位的影响,它满足的不是群众的文化需求,而是城市的形象、官员的政绩和面子。表面上看,是为了满足老百姓对文化的需要,但满足的方式是行政命令式的,没有调研和论证,甚至许多地方还设有标准模式、等级规定,在等级和标准的范围中,则尽可能地豪华。
豪华剧院到底有何用?
记者:豪华剧院建成后空置的现象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对此您认为是什么原因?
李河:这样的现象确实不少,图书馆没有人去看,大剧院人更少,因为它对公众文化素养有更高的要求,不像电影院,大家都能去看。但剧院,没有相应的艺术素养,说实话,很多人进去,就和受刑一样。所以,大剧院的建设,首先应该有调研,这个地区的公众、市场需求量到底如何?大剧院核心性展示的艺术形式,包括音乐、歌剧、戏剧等,对于公众的艺术素养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目前,要想被老百姓普遍地接受可能还会比较困难。
记者: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符合公众的需求呢?
李河:未来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才能建立在真正的需求上,首先要有完善而切实的民调机制,要通过调研,知道什么才是人们真正的需求。满足的方式也应该建立在公众参与的专家讨论上,最后还需要一套完善的决策机制。
从目前的情况看,一边是各种大型、豪华场馆纷纷建设起来,另一边是传统戏曲面临被冷落、严肃音乐少人问津以及地方艺术教育缺少经费等问题凸显。甚至,很多老百姓对于七八十元一场的大片儿都舍不得看,更不用说要花几百上千元进大剧院看演出了。
关键字: 内容标签:的钱,跟风,剧院,崛起,浪费,豪华,文化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