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陈凯歌:艺术家需要和社会对峙 电影的力量在挑战(2)

编辑:秋痕 来源:北京晚报
 
精神立场是否改变?
记者:《无极》时,你用了韩国、日本、香港演员来参演,《赵氏孤儿》用的全是国内演员,为什么放弃了这种现代中国大片的商业时髦组合阵容?
陈凯歌:考虑市场也没有错,《赵氏孤儿》用的全是国内演员也不是放弃国外市场,还是要用影片说话。
记者:《霸王别姬》时,你在业界口碑被无限放大,然而《无极》却又让你从舆论云端跌落,《梅兰芳》虽然大卖,但是,眼下的《赵氏孤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意义不轻,对你而言,在心里《赵氏孤儿》是不是也是一道坎儿?
陈凯歌:大家有权对电影发表或好或坏的看法,我觉得对好话要警惕,对坏话要认真,就可能可以让自己的电影拍得坦然。对一个作品的判断,作为创作者,不因别人的说法而有所改变。这是我的一贯坚持,也是我《无极》之后一个改变,或者说想明白的一个问题。
记者:在这个想明白的过程中,有过逃避吗?
陈凯歌:做电影的人,要有一个信念,不要永远期待着被人肯定,《无极》也好,《霸王别姬》也罢,那已经是过去的事,对于《霸王别姬》,好汉不提当年勇,老想着超越,就太鸡贼了,也会让自己不知所措。能做多大的事,就做多大的事。
记者:外界把《霸王别姬》当成你最大的成就,这部电影在你心目中是什么位置?
陈凯歌:我对这部电影非常有感情,《霸王别姬》有非常复杂的线索,庞大的叙事组织,需要很强的驾驭能力,一般人拍不了。
记者:过去你听到媒体评论批评,感觉你很对峙,现在这种对峙消除了吗?
陈凯歌:一个艺术家需要和社会对峙,他要扮演一个怀疑者,才能有独到的发现和见解,而不是随大流,做电影也一样,要面临挑战,包括对世俗的挑战。
记者:时代在往前走,张艺谋、冯小刚的电影,都在与时俱进的在风格上大力尝试改变,你的几部影片依旧保持着你的电影风格不变,为什么有这种坚持?
陈凯歌:不变是假话,不变你就没有了,你只拍为少数几个人看的艺术电影?也可以,但是现在时候不恰当,我们只有把这个自己的市场真正做大做强的时候,才能有巨大的包容性。
记者:作为一个电影人,你的精神立场到底是变还是没变呢?
陈凯歌: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也是中国电影发生巨变的三十年,古老的文化在胶片上完成着它的继承与创新,电影文化的独特性也应当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作为电影界的一分子,我愿像小学生识字一样,逐渐认识我们的文化,介绍我们的文化,让我们的文化帮助我们重新捡起我们曾经拥有过的,对自己的信心,对他人的信心,对将来的信心,我把这看成是自己的责任。说老实话,在我们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里,大家太不重视精神生活了。


关键字: 内容标签:对峙,艺术家,力量,挑战,社会,电影,陈凯
下一篇:中国距话语权时代还需十年(1)||上一篇:李天岑:官员作家的意义就是带动从政者关注文学(3)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