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科学,你为谁哭泣 (6)

编辑:秋痕 来源:北京科技报
 
震后疾病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研究所吴海燕说:“现在正是春夏之交,四川灾区在地震发生初期连降大雨,现在气温又持续升高,在这样湿热的环境下,蚊蝇有可能加快繁殖,因此灾区防疫尤其要注意消灭蚊蝇,切断病源。” 
    “大灾之后有大疫”,这是数千年来饱经灾难的人们血的教训,四川汶川大地震波及全国,人员伤亡惨重。 5月15日,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医疗防疫组组长、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称,目前全国各地已陆续派出大批的医护人员和卫生防疫人员前往灾区,四川地震灾区没有发生传染病流行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不过,从以往情况看,地震之后,如果不能坚持不懈地有效防控,疫情的灾害甚至可能大于地震所带来的危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专家鄂学礼表示,地震发生后,当地环境被破坏了,造成停水、停电,使人处在非常时期,垃圾、粪便等等往往得不到正常处理,可能会造成乱堆、乱放的情况。 
    另外,人员伤亡以后,由于条件受到限制,在温度比较高,雨水比较多的情况下,尸体会有腐烂的情况,这样会产生恶臭、污染环境等等情况。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研究所的吴海燕大夫告诉《北京科技报》,像地震灾害,在这个季节灾区最易发生的疾病之一就是肠道传染病,如感染性腹泻、痢疾、甲肝、戊肝等等,主要原因就是灾害发生后,清洁饮用水供应中断、卫生设施简陋,洗漱条件等都受到影响,容易引起这些肠道传染病。
    另一类容易在地震灾害后发生的流行性传染病主要由蚊蝇引起,包括一些传染性肝炎、登革热、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流行性感冒等。鄂学礼说,如果温度过高,苍蝇会繁殖的很快,繁殖之后会通过腐烂植物、动物等等,把病菌传播到人的食物里面,从而导致腹泻病的增加。蚊子不仅会叮人,还传播病菌,当它叮到病人以后,又叮第二个人,传播病菌的速度就很快。比如唐山地震的时候,资料表明,在初期的时候,出现腹泻病要比平常高出10%—30%。
    现在正是春夏之交,四川灾区在地震发生初期连降大雨,现在气温又持续升高,在这样湿热的环境下,蚊蝇有可能加快繁殖,因此灾区防疫尤其要注意消灭蚊蝇,切断病源。
    地震灾害发生后,灾区卫生环境可能会变得很差,而且饮用水、食物等较缺乏,这时灾民尤其需要了解正确的卫生防疫知识,这对于防控灾后传染病传播至关重要。吴海燕说,当地老百姓特别要注意个人卫生,不要喝生水,不吃生的海产品、水产品,蔬菜食品要煮熟、煮透,饭前便后要洗手,不随地大小便。
    地震灾害发生后,灾区有很多食品都是不能吃的,比如被水浸泡的食品,除了密封完好的罐头类食品外都不能食用;已死亡的畜禽、水产品;压在地下已腐烂的蔬菜、水果;来源不明的、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严重发霉(发霉率在30%以上)的大米、小麦、玉米、花生等;不能辨认的蘑菇及其他霉变食品;加工后常温下放置4小时以上的熟食等。
    据了解,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组织相关人员,前往四川地震灾区开展卫生防疫。吴海燕说,主要的工作包括消毒,杀灭蚊蝇,对灾民讲解卫生防疫知识,进行健康教育,对怀疑有传染病的做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他们怎么得的病,有可能传给谁,以便及时进行控制,切断传染源。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所带来的巨大灾难中,很多人没有了家园、亲人、朋友,有的自己身体还受到严重创伤。为此,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心理学教授张结海指出,灾难事件由于相应的物理刺激强度通常都很大,它会立即在当事人的大脑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而且这个印记一辈子也不会消失。之后当类似的情境再次出现时,大脑就会立即唤起这个印记,并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比如,某人被地震的废墟掩埋一段时间后获救,那么今后任何时候只要他再处于狭小的、黑暗的空间里,他在废墟里的“印记”就会被唤醒,从而出现惊恐、呼吸困难、绝望、逃离现场等强烈的应急反应。
    张结海认为,灾难的强破坏力往往在短时间内带来生命、财产的大量损失,从而导致人们的无力感、挫败感和脆弱感。尤其强烈地震,房屋夷为平地,否认(不相信眼前的事实)、脆弱(人是多么不堪一击)等各种情绪反应将会出现。这种灾害带来的第三种最常见的情绪是负疚感,张结海举例说,比如有一部反映空难之后幸存者心理历程的美国电影,女主角因为孩子的死而整日责怪自己,总以为如果当时她抱得更紧些,她的孩子就会安然无恙。男主角为了帮助她摆脱自责,让她紧紧抱着一个背包,然后冒险将汽车撞到墙上。撞墙的一瞬间,背包从玻璃窗飞出车外。在这样一个铁的事实面前,女主角终于认识到当时她无论抱得多紧,她都无法挽救她孩子的性命。
    理论上说,卷入灾难事件的所有人都会留下心理阴影,区别只是在于程度的轻重。这就要求整个社会形成一个能让幸存者把负面情绪顺利宣泄、释放、接纳的氛围,重视心理干预、加大心理干预工作的力度。据了解,目前,包括浙江等地一批心理医师已陆续出发前往灾区,对灾民进行心理干预,以便让他们尽早走出大灾带来的心理阴影。(吴洣麓 魏刚 马佳 罗中云)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为谁,哭泣,科学
下一篇:于丹:什么是中国文化?(6)||上一篇:无川不成军:专家谈四川的历史与文化(1)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