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此次报告文学作品的获奖特点,评委李朝全认为,报告文学是一种不断行进中的文学样式,它的发展与时代变迁、社会生活及民族进步,与文学审美新变、受众阅读情趣口味变化等都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第四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获奖作品基本上可以归入主旋律范畴。五部作品全都深深印刻着作家感时忧世、爱国爱民、人文关怀的情结,体现和贯彻着报告文学作为“文学轻骑兵”积极呼应时代、参与生活、干预现实的伟大禀性。作品情节细节丰富,生动好读,感人至深,具备小说等虚构文本所难以企及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在谈到这5部获奖作品的各自特点时,评委会副主任李炳银说,这5部作品各有特点,朱晓军的《天使在作战》,用最热切的赞美和最犀利的笔墨对陈晓兰这位具有天使般美好心灵和勇敢扶助正义的人物,给予了发自内心的敬佩与赞美;同时,通过陈晓兰的真实打假反腐经历,表现了她惊心动魄的和医疗腐败行为作坚决斗争的情景,给予卫生医疗领域的丑陋腐败现象非常犀利的解剖和重击。作品在现实力量、战斗风格,担当精神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十分难得。何建明的《部长与国家》,是一部现实的历史报告,作品对独臂将军余秋里在国家能源危机的时候,被中央高层点将出任石油部部长,尔后即统帅石油大军征战不歇,最后经过艰难曲折成功开发大庆油田,为年轻的共和国注入生命活力,创造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壮丽业绩作了历史的表现和现实的解读。作家对于丰富纷繁的历史大事件的把握和对于人物情感的描绘,都十分成功,使人在感受历史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有一种现实的领悟。党益民的《用胸膛行走西藏》,是作家在38次驻守和穿越西藏之后,以自己真实的见闻感受和深刻的体验,对驻守在川藏、青藏、新藏公路沿线和整个西藏地区的武警交通部队官兵长期护路生活的动情描绘和文学表现。作家用一个个真实的生死故事,具体地诉说了在这个“生的艰难,死是容易的”地方,官兵们无私高尚的精神,勇敢牺牲的行为和丰富激情的内在思想情感世界,读来动人肺腑,泪水难禁,被他们的精神感情和命运紧紧的牵绕。现实的动人生活内容被作家激情的文学描述所点燃,使《用胸膛行走西藏》成为了照亮人们精神的火把。王宏甲的《中国新教育风暴》,是在 如今依然困惑着人们的教育体制改革及教育方式方法变革的时候,用心的、生动具体的通过认真的内外搜索和冷静的理性比较研究,对于中国正在发生发展的新教育风暴衍生和开进情形的报告。在大量的有关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习惯等的信息呈现、研究基础上,作家用自己智慧的理解和感悟,提出了不少对中国教育改革有益的见识。作品对现实的关注力量使这部作品很有社会影响力。王树增的《长征》,是作家在长征结束60年后对长征的一次文学的穿越。作品对大量历史人物事件和细节的把握充分,在历史和现实的背景上对长征进行了个性的新的诠释,在理想精神的力量和生理抗拒自然力量的顽强等方面,给长征以更加开放和现实的理解,使长征这样人类历史上的奇迹真正具有了奇迹的意义。这是作家的一次精神和历史文学的旅行,也是一次史诗的追求写作,是截至目前表现长征的最具历史现实意义和史诗品格的作品。
参加此次报告文学评奖的评委们一致认为,获奖作品较好地表现了这两年报告文学创作的水平。因为评奖篇目的限制,还有许多优秀作品未能入选。所以,通过这次评奖的检阅,在阅读了参评的125部作品之后,给人的感觉还是欣慰的。报告文学创作,尽管有很多缺陷和不足,有许多值得改进和发展的地方,但实际的情形,决不像有人惊呼的那样,真的到了需要“拯救”的地步,到了生死“沦落”的关头。很多人对于报告文学的认识是建立在粗糙的直观感觉之上,而不是建立在认真大量的阅读基础上,所以,认识的偏差也就难免。在评选的过程中,不少长期研究小说的评论家、编辑,对于报告文学的评价都十分良好,认为报告文学所包含的社会信息和力量,是十分丰富和有力的,阅读报告文学的感动和思考时常让自己兴趣盎然,心身感动。
关键字: 内容标签:报告文学,讴歌,核心,价值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