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合影
()回长安,是挥之不去的艺术情结,是对经典的怀想与致敬。《回长安:中国美术馆藏陕西作品精选展》,12月25日下午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隆重启幕。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1年,是长安画派进京展60周年。此次“回长安”跨年大型美术展,在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支持下,由中国美术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联合主办,旨在彰显长安精神,回溯陕西美术辉煌历史。
陕西美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87件经典名作,由中国美术馆启程,从北京至西安,跨越山海千里,回乡省亲。这也是中国美术馆历史上首开先河,一次性让这么多优秀的馆藏作品走出北京,回到画作故乡。此次画展,是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经过一年多精心筹备,从中国美术馆馆藏众多艺术品中,甄选出陕西艺术家作品及曾在陕西生活工作过的各时期艺术家作品,包括“长安画派”大师在内的81人的87件作品。作品种类丰富,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宣传画等多个艺术种类。
展览按时间线分为三大版块,开派拓新、传承创变、多元融汇。
“回长安”画展中大部分作品是从长安出发,时隔数十年之后,首次回到长安。其中,既有石鲁《东方欲晓》、赵望云《延安归来》、黄胄《洪荒风雪》等“长安画派”代表人物的经典画作,也有杨力舟、王迎春《太行铁壁》、郭线庐《信息:开发人类智力的契机》、邢庆仁《玫瑰色回忆》等在全国美展获得金奖的作品。“回长安”展出的87件作品,彰显陕西美术实力的同时,也是中国美术的扛鼎之作,这些创作在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各具风貌,也折射着中国美术史的发展历程。
展览现场
回望经典 再提“长安画派”和它的时代
展览开篇第一幅作品是石鲁先生的《东方欲晓》,随后是赵望云、何海霞、方济众、康师尧、李梓盛,六位先生在中国美术馆的代表作均回乡省亲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长安画派名动画界,为沉寂了千年的长安艺术创造了新高峰。
“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长安画派的理论是战无不胜的利器,从诞生那刻起一直发挥着其所向披靡的作用,不仅缔造了那个时代的传奇,之后长安画坛的后来者们一直从其中拿取营养,直到今天,仍深具指导性。
传统是什么?传什么?统什么?陕美博馆长邢庆仁是此次大展的发起者,他回答说:“传以人传,统以事合。时代在变化,人事亦在变化中变化。”
“谈这个展览,必须跟长安概念联系起来。这是一个长话题,首先要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著名美术理论家程征教授是长安画派的专业研究者,对于其艺术史意义和地位深以为然。“长安在历史上的辉煌可以从先秦追溯到盛唐,之后随着政治和经济中心的东移,文化艺术千也一直处于没落地位。直到上世界四十年代,赵望云先生带来了新的思潮,他开辟了西北艺术的先驱,定都西安后,创作之余教育出一批优秀弟子,和后来西安的何海霞石鲁康师尧等,形成了新的艺术中心,有计划有目的的缔造了长安画派。长安艺术重新复兴。”
长安画派的重要意义在于创新,也在于传承。那个时候,革命的现实主义浪潮席卷全国,以西方素描为主流的绘画当道,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长安画派深挖传统,重新激活了中国画用于新时代表现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所以,长安画派的成功告诉我们:要有根。无论是徐蒋体系结合西方古典,还是现在结合西方当代艺术的绘画,我们都不能失去自己,不能没有自己的根。”程征教授总结道。
除了长安画派六位先生的作品,那个时代的油画、版画、水彩等作品都有展出。比如曾经选入小学教材的蔡亮先生的油画《延安火炬》,刘文西先生的《祖孙四代》,著名的修军先生的版画,余钟志先生的水彩画等等。
长安画派和它的时代,已经过去。但这些作品成为经典,记录着时代的历史演变,记录着创作者的生命历程。同时,也见证着艺术的不朽。
上一页 123 下一页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美术馆,回长安,长安画派,陕西文旅厅,陕西美术博物馆,,陕西,陕西省,美术,美术馆中国美术馆 回长安 长安画派 陕西文旅厅 陕西美术博物馆 陕西 陕西省 美术 美术馆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