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澳洲画家杨鸣山写生风景油画展”在长沙李自健美术馆开幕,展出杨鸣山1974年至2010年创作完成的111幅油画风景写生作品。作为中国巡展的第三站,此次展览给了人们再次走近这位经历颇为传奇的艺术家的机会。
展览现场
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说,杨鸣山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名字。
光看海报,会很难将自画像上的大胡子和杨鸣山这个非常中国化的名字联系起来。
杨鸣山的父亲杨云阁,祖籍在中国山东,当年侨居在俄罗斯莫斯科,娶了俄罗斯妻子安娜·瓦辛。杨鸣山就出生在这个普通的家庭里,六岁随父母亲回到中国新疆定居,因此从幼年时期他就一直生活在乌鲁木齐。中学毕业后他考入西北师范学院美术系,师从著名画家吕斯百、黄胄等先生,毕业后留校;1961年调入新疆艺校任教,1979年移居澳大利亚直至2016年去世。杨鸣山在中国生活、学习、工作了40余年,其中有21年的岁月从事美术教育工作。
移居澳洲后,杨鸣山在当年即被接受为南澳大利亚皇家美术协会理事,其后数年,他三度荣获澳洲达克·莫任(Doug.Moran)肖像大奖,作品被昆士兰国家美术馆收藏,1987年被选入《澳洲现代70位著名画家》一书,1995年风景画《月初升》获墨尔本全国风景画大赛金奖,成为美术界国家级评委和著名油画家之一。
开幕式现场。
李自健美术馆馆长李自健,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黄铁山,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油画学会主席、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段江华先后在开幕式致辞。
在展览现场,可以看到,在杨鸣山的笔下,有新疆牛奶场的早晨也有维克多赫巴的牧场,有伊犁街道也有墨尔本农舍,有南澳夏日也有树叶金黄的喀纳斯湖畔。在前期作品中,杨鸣山的笔下记录了澳洲和英国的美丽风光,而几幅2010年作品皆为新疆题材,如《天山远眺》《新疆克拉玛依之冬》《阿尔泰的小河边》。
在身居异国他乡的几十年间,杨鸣山也始终惦念着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其作品透露着无限的乡土气息。他在离世前将自己的部分作品赠送给新疆自治区美术馆,有部分作品赠给新疆克拉玛依政府。2019年,杨鸣山的百幅油画在杭州全山石艺术中心开幕,这是这位艺术家的首次个展,也是他的作品在中国首次集中亮相。
嘉宾观展
展览现场
此次展出作品,除了一张大尺幅的自画像以外,其他作品均为小幅风景油画写生,很多作品与明信片大小不相上下,最大的也不超过一张A3纸。尺幅虽小,其生动的笔触、精炼的形与色,方寸之间的自由驾驭,体现了一位艺术家在瞬息时刻捕捉物象的超凡能力与艺术高度。那些在平时看来非常平常的景色,出现在画中,却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诗一般的联想。
杨鸣山一直从事风景画的创作。他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喜爱直面生活,对景写生。他用简练的艺术语言、多样的色彩调子、娴熟的油画技巧、咫尺大小的画幅,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记录大自然动人的瞬间,抒发他对大自然的感受和理解。杨鸣山在外出作画时,总是携带最轻便的写生工具,一个比笔记本还小的油画箱,简单几支颜料和笔,大多在纸板上涂上一层油画底料上作画。
艺术家自画像
左为1980年作品《山间密林》,右为2010年作品《林木秋色》
中间为2010年作品《河水清冽》
上世纪70年代末,时任中央美院院长的吴作人先生看了杨鸣山的作品后曾挽留,希望他能到中央美院任教,但其时杨鸣山已经决定移居澳洲了,吴作人先生在感叹之余挥笔为他题下了四个字:天涯芳草。这个题字现在仍然悬挂于杨鸣山先生的家中。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油画家全山石先生认为,风景画是人类在精神上征服客观世界的一种力量。在科技发展如此迅猛的今天,风景画艺术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大自然培养人类宽广的胸襟,人类也应该要像爱护自己生命那样爱护大自然。
在李自健馆长看来,杨鸣山是长期被埋没在戈壁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此次展览的推出,一方面给广大群众带来美的亨受,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另一方面,希望对喜爱风景画的朋友们在重温油画风景写生方面能够有所启示。“这也是我们介绍杨鸣山风景画艺术、并缅怀他的初衷。”
展出作品
此次展览由李自健美术馆主办,浙江全山石艺术基金会协办,展至12月6日,免费对大众开放。
关键字: 内容标签:全山石,李自健美术馆,杨鸣山,油画,风景画,,油画,新疆,写生,大自然全山石 李自健美术馆 杨鸣山 油画 风景画 油画 新疆 写生 大自然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