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的中国当代艺术已走过风雨数十载,几十年的艺术进程对一个艺术体例来说不算长久,但在这几十年中,艺术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民族历史伤痕以及西方思潮的冲击下,当代艺术似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在艰难与探索中,燃烧着其旺盛的生命力。
80年代初,艺术的桎梏在十年浩劫后开始解禁,随着最初心有余悸的试探性创造以及随之而来大量的艺术之声,艺术家们开始展开对政治功利性的反思,曾经下乡的知青们看到过真实的生活与人性,竭力溯回对现实真实的表现。大量西方经典名著的引进给85新思潮带来契机,艺术家们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上更注重形而上的思考,表现主义、印象派等西方思潮被艺术家们以拿来主义的姿态运用在艺术创作中。具解构因素的艺术新信号在89后出现,他们在一种边缘文化中躲避高贵,神性被消解,政治波普、玩世现实主义展现出被物化的社会形态下新的批判姿态。直到90年代以后,消费文化全面侵入,站在国际舞台上的已不再是“中国艺术家”的整体形象,更私密的艺术个体使得当代艺术的创作呈现出多元的形态。罗中立、何多苓、周春芽、陈丹青、程丛林、王克平、张晓刚、王广义、徐冰、方力钧等,在这一路的探索中,无不体现着对苦难的救赎和对现状的反思,在艺术的领域中,在时间与空间的跨度上,展现着一份知识分子的良知,创造出新中国美术里程碑式的作品。
罗中立《故乡组画》
罗中立《凉山金秋月》
罗中立凭借其《父亲》系列获得国际声誉,80年代,他用在大巴山生活期间积累的素材创作了一系列动人的作品,作品中毫不妥协的率直和写实主义,直接向革命浪漫主义提出挑战。巴山夜雨系列在85新浪潮的背景下以抽象表现主义完成,在根植于中国本土艺术与民间文化的土壤中,融合西方艺术语言,转换为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
程丛林《二郎腿》
程丛林《幻觉西方》
“中国一直有一个情结就是,东西方结合,中西方结合,谈了很多很多年,都不着边际。那我要自己发言,如何发言,我要通过《幻觉西方》来发言。”程丛林曾经以犀利的笔触图绘曾几何时的“狂热”与“徘徊”,以对平凡人生存状态与悲欢离合的表现成为“伤痕美术”的代表人物之一。1987年移居德国以后,他开始对西方世界产生兴趣,在他最新的作品里,西方的辉煌、没落与挣扎以及它燃烧后的东西,通过一双东方人的眼睛及笔触得以展示,他颠覆了自己曾经的艺术创作,展现出全新的艺术创造力。
张晓刚《男孩》
张晓刚自90年代中期以来,同样开始反思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中的作用,他的“血缘”系列摆脱表现主义的框架。虚夸的浪漫主义和看似高深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艺术家的心理需求,在一组旧照片带来的灵光一闪之后,他看到中国传统因子里朴实的品质,那就是包含中国普通人长久以来的审美特质——婉约、中性以及富予平凡的诗性。这些看似陈旧的理想主义被延续保留,与玩世主义并行不悖,而其受伤式的纯真与希望似乎更具有艺术持久力。
岳敏君《迷宫系列》之一
岳敏君《迷宫系列》之一
与之相对比的是玩世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岳敏君,他的“迷宫”系列同他早期笑脸系列不同,展示出对现实生存状况新的思考。他思考传统与真实现状的兼容,内心充满质疑,并以反讽来解构传统的意义。“很多人说,在‘迷宫’系列中,我把传统国画的因素放在里面,是回归传统的表现。其实不是,我完全是从批判的角度来创作‘迷宫’的。”岳敏君在自己的艺术历程中从始至终保持着提出问题、解构问题的姿态。
周春芽《绿人》
周春芽《背靠背》
周春芽却始终没有追随“玩世现实主义”和“政治波普”的潮流,他的“石头系列”、“花系列”、“红人系列”,然后“绿狗系列”之后的“桃花系列”,始终带有明显的个人印记。留学德国三年,表现主义对他似乎有很大影响,但他也从未受其束缚。“我的性格比较随和,我的作品也都是即兴性的,有很大的随意成分,如果说我唯一有刻意成分的地方——那就是刻意的绝对不跟别人雷同。”绿狗系列的产生发之于偶然,而如今的绿狗作品已然成为当代艺术视野中最闪耀的标志。或许正因为这种真实的私人感受,成就了周春芽的艺术高度。
王广义《现场》(部分)
带着他的绿狗雕塑,周春芽与岳敏君、王广义、方力钧一同参加了09年威尼斯双年展。王广义曾经的“大批判”是政治波普思潮最有力的代表作,他将动荡时代的图像以及宣传美术加以提取,除去压迫性的成分,又以安迪·沃霍尔汤罐头的方式将之嘲笑得毫无意义。“受伤的风景”系列为09双年展创作,还原圆明园被烧毁的形象,以满目疮痍的历史,以艺术的批判力,傲然站立于国际舞台。
方力钧 《2008.5.1》
方力均的虚拟展厅则显得意味深长。在一张巨大的画面之中,以极其古典写实的手法表现蓝天白云的画中之画,如果将之理解成艺术原始诗性的美好,则与画前密密麻麻的蟑螂形成鲜明对比,似乎暗含着对艺术纯粹的呼唤和对艺术现状的解构之解构。而艺术家创作的同题材作品仅有两件。
何多苓《杂花》
裹着意识形态外衣的当代艺术无论如何变更,从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艺术的诗性却是人类共同的审美体验。何多苓自80年代的写实主义时期,就流露出他的诗人特质,杂花系列更是他近年的主题之一。当何多苓从那个年代的所有沉重中走出,当他把写实、厚重、苍凉这些关键词充分展示完全以后,轻盈与光感的意象表现出不同往日的艺术风格,这种对转瞬即逝的感觉的捕捉与表现似乎显得更为诗性更富创造力,同时也呈现出一种全新的艺术精神追求。用他自己引用鲁迅先生的话说:我们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你们吵闹。
关键字: 内容标签:展览,当代艺术,罗中立,重华艺术中心,,解构,表现主义,丛林,作品展览 当代艺术 罗中立 重华艺术中心 解构 表现主义 丛林 作品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