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对扬州八怪还停留在郑板桥和他的竹子,那么,是时候了解一下他的朋友圈和背后的扬州画派了。而以下这个展览,将成为你全面了解扬州画派的最好切入口。
由辽宁省博物馆、扬州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联袂主办的“领异标新——清代扬州画派精品展”于2020年8月28日至11月28日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一楼中国历代绘画馆展出,集中了辽、苏、越三地扬州画派资源,涉及扬州画派全部重点画家,力图为观众全面呈现18世纪扬州画派的艺术盛况。
【18世纪的扬州与“扬州八怪”】
那时候的扬州是什么样呢?时任两淮盐运使卢见曾有句诗颇具画面感:“十里画图新阆苑,二分明月旧扬州”。
作为扬州文坛的主导者,卢见曾效仿王士禛、孔尚任虹桥修禊旧事,组织了数次虹桥修禊,扬州画派的画家陈撰、金农、郑板桥、罗聘等人均曾参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三月三日的虹桥修禊最为有名,相传各地依韵相和者竟多达七千余人,编辑出诗集三百余卷,并绘《虹桥揽胜图》以纪其胜。郑板桥也曾参与这次诗文盛会。
富甲天下的扬州盐商们纷纷效仿,于是,官员、盐商、画家之间相互依附,扬州盐商成为扬州画家们的赞助人,也吸引了来自福建、安徽等地画家们来此卖画为生。以金农、郑燮、黄慎、汪士慎、李方膺、李鱓、高翔、罗聘、陈撰、高凤翰、华嵒、边寿民、李葂、杨法等人为代表,行为和艺术皆与时俗不同,清代评论家以“怪”称之,于是出现了“扬州八怪”的提法。到了现代,学界逐渐以“扬州画派”之名将这群画家归类。
更有趣的是,这些画家中,除了金农与罗聘是师徒关系外,其他人都是师承各异。他们也有互相学习,互相吸收,但并不模仿,而是发展着各自的个性,各具独立面貌。在以“四王”为代表的正统派大行其道之时,他们借助书画抒发胸中不平之气,风格怪诞狂放,其诗、书、画结合构成的艺术整体,将文人艺术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对近现代写意画的高度发展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从扬州到广州】
起初,扬州画派的艺术风格未被主流所接受,仅仅盛行于扬州一带。扬州画派的画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对岭南地区产生过影响,尤其是黄慎和华嵒,对岭南地区的人物画和花鸟画影响深远。黄慎曾到访岭南,并在罗浮山等地留下了足迹。他的画作影响了不少岭南的人物画家。
广州艺术博物院是此次展览的发起方。广州艺术博物院的古代书画藏品数量在全国博物馆中位居前列,其中明清及近代的绘画尤为完备,每年都会策划不同专题的古书画展览。作为今年的年度大展,此次展览以“领异标新”为题,较为完整地呈现了扬州画派的艺术面貌。
为了丰富展览内容,提升学术内涵,广州艺术博物院特意邀请了拥有丰富古书画藏品资源的辽宁省博物馆、扬州博物馆联合主办。其中,辽宁省博物馆为本次展览特别精选的郑燮《幽兰图轴》、金农《花卉册》、黄慎《柳塘双鹭图轴》、李方膺《竹石图轴》、汪士慎《墨梅图轴》等22件/组(69单件)馆藏书画,扬州博物馆共携49件“八怪”真迹参展,郑燮于70岁时所作的一幅《兰竹石图》在参展之列,还展出了李葂的一件《墨荷图轴》。
加上广州艺术博物院自身收藏,此次展品共计126件(实物230件),其中一级文物15件,二级文物70件,占展品总数的67%,其中有不少珍贵文物是首次展出。广州艺术博物院也借此展览机会梳理岭南美术与扬州画派的关系,特设一个单元,从丰富的本土艺术收藏中精选出受到扬州画派影响的岭南画家作品一同展示,由此探讨扬州画派对于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的深远影响。
【重点展品赏析】
此次展览共分三个单元进行展示。
第一单元“扬州八怪”,主要展出金农、郑燮、黄慎、汪士慎、李方膺、李鱓、高翔、罗聘这八位最早被评论家并称的扬州画家的作品,他们之间交往颇为密切,其艺术风格最能代表扬州画派的艺术特点。
李鱓《稻鱼图》 扬州博物馆藏
李鱓早年画风偏工,后来转向了大写意。这件李鱓的《稻鱼图》来自扬州博物馆,是一件非常精彩的水墨小品。寥寥几笔加上水墨的晕染,就把整条鱼的动态很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虽是小品,但是运笔洒脱,老辣且富于变化,表现了李鱓高超的水墨技巧和造型能力。两条鲇鱼一虚一实,昂首翘尾,有鲜活之态,再加以稻穗穿插,配以诗题,表达的是祈求年年丰收的美好愿望。这种绘画手法,在后来齐白石的作品中可以经常看到。
汪士慎 《花卉图册》 辽宁省博物馆藏
汪士慎 《墨梅图轴》 辽宁省博物馆藏
汪士慎《墨梅图轴》来自辽宁省博物馆。此图绘寒梅一枝,傲然而上,坚实挺立,梅干盘曲,苍劲多姿,梅花新绽,画面简洁疏朗,笔意清秀。这株孤傲的梅花就是汪士慎对于自己情感最贴切的表达。
扬州八怪多是出身布衣,仕途大多不顺利,即使做官也多是小官。对于当时官场和社会的黑暗现象、民生艰辛都多有体会。正直的他们选择用与正统不一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与当时富贵典雅的主流画风不同,他们多表现出一种躁动不安和纵横驰骋。
罗聘《兰竹图册》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罗聘这件《兰竹图册》 来自广州艺术博物院藏,此次展览是这件一级文物的首次展出。罗聘《驯雀图》来自扬州博物馆。人物的面部表情非常夸张,线条简洁流畅,这是一幅很典型的写意人物画。在苏仁山的写意人物画中,可以看到他们内在的某种关联。
金农《隶书四言茶赞轴》 扬州博物馆藏
金农《隶书四言茶赞轴》是金农漆书成熟以后的代表作,书风特征凸显其中:字形结体以方整为主,同时依据每个字的不同特点作宽扁或竖长的变化。横笔、捺笔宽厚粗壮,竖划和撇划则瘦削坚挺,笔划的长短、粗细、拉顿形成强烈而夸张的对比。整体格调黑厚凝重、遒劲钝拙,古朴谨严而不失奔放烂漫之趣,极具金石韵味。
金农《花卉图册_1_朱竹图》 辽宁博物馆藏
金农《花卉图册_2_蝴蝶兰图》 辽宁博物馆藏
金农《花卉图册_6_兰花图》 辽宁博物馆藏
金农被誉为扬州八怪之首,被视为扬州画派的领军人物。与同时代的人相比,金农的书法和绘画都别具一格。当时科考流行馆阁体,而金农从汉隶、碑刻中得到灵感,自创漆书,并把漆书用笔融入到自己的绘画中,看似笨拙却很有趣味,有返璞归真之感。金农的画风对齐白石产生了很大影响。
黄慎《韩魏公簪金带围图》轴 扬州博物馆藏
这幅黄慎《韩魏公簪金带围图轴》来自扬州博物馆,典故出自“四相簪花”。黄慎在不同年份中都曾图绘过这一历史典故。在这幅画中,韩琦正将一朵金带围芍药花簪于冠上,在其面前及身旁还有二位女性,一位持酒壶,一位持酒杯。二位女性袅袅婷婷,恰到好处地烘托出簪花饮酒的清趣。
黄慎擅人物画。他将自己擅长的草书融入到写意人物画的创作中,人物线条潇洒流利,形成了自己的独立风格。黄慎作品多具故事性。作为靠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关注市场的喜好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郑燮 《幽兰图轴》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次展出了郑燮一幅早年书法作品。与后来大家熟悉的六分半书体不同,这件作品是非常端正的楷书。当时的文人为了参加科举,都在馆阁体上下过苦工。郑燮一生多画兰竹,清健雅洁的水墨兰竹,辅以凌霄之石,再题上有感而发的诗文,构成了他的艺术风貌,他是借胸中之兰竹,表达自己济世之怀,忧民之思。所以,他笔下的竹子瘦高挺拔,是他正直内心的外化。
扬州博物馆带来了郑燮于70岁时所作的一幅《兰竹石图》,其画幅之大在板桥作品中极为少见。其高近2米,宽超过1米,一巨大峭壁占了半幅画面,有拔地顶天之势。幽兰翠竹,同根并蒂,丛生于峭岩缝壁之中,兰竹浓而山石淡,相互映衬,妙趣横生。
高翔《弹指阁图轴》 扬州博物馆藏
高翔《弹指阁图轴》来自扬州博物馆,是其以扬州园林为题材的知名作品。画中所绘弹指阁,是高翔的一处书斋,位于扬州天宁寺西侧,曾为文思和尚居址。篱笆和竹门围成的院落中,古树挺拔,苍藤缠绕。弹指阁在芭蕉、竹林的掩映下,更显清幽。阁楼中观音像前香烟袅袅,庭院中两个人物似在交谈,一执杖,一躬身。画面章法简洁,墨色淡雅,再现了弹指阁超然脱俗的意境,流露出安详、静穆之美。
精美的扬州园林是官吏盐商召集文人画家雅集的场所,也是吟咏绘画的对象。高翔是扬州画派中少见的山水画家,他的足迹遍布扬州的名园胜景:黄园、平山堂、保障湖、隋宫、铁佛寺、虹桥、红蕉山馆等。
第二单元“扬州画派其他画家”,主要展出为华喦、高凤翰、边寿民、陈撰、李葂、杨法等人的作品。这几位画家的画风与“八怪”意趣相近,亦被后世归入“扬州画派”。
陈撰 花卉图册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陈撰这套《花卉图册》来自广州艺术博物院,雅致清淡,构图设计非常有现代感。这种画法,在当时来说非常特别。当时正统派尊古摹古,讲究笔笔有来历。从古人技法中学习,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将笔墨程式化以后不再讲究创新就会导致僵化。而扬州画派的艺术家们从中跳脱出来,自己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陈撰是“八怪”中唯一不以卖书画为生计的艺术家。他选择寄于伯乐门下,过着闲适而雅致的生活。早年投靠銮江项氏,但项氏不久家道中落。随后又馆于筱园主人程梦星。晚年因江都江鹤亭等人的邀请,入康山草堂,直到逝世。这样持久如一的孤高品性反映到他的作品当中,展现出特有的疏简间逸、清雅逸致的气质。
华嵒 《泉壑松声图轴》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华喦是全能型画家,技法非常全面,山水、人物、花鸟都很擅长。在画人物时,线条绵细流畅,是很传统的“春蚕吐丝”,在花鸟画多写意处理。这种工写结合,被后世很多艺术家吸收,特别受到岭南画派的欢迎。
高凤翰 《草书题画诗卷》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次分别展出了高凤翰的早期作品和晚年作品,其中晚年这幅书法见证了他和郑板桥的情谊。高凤翰最后几年生活非常艰难,天灾加上生病,家中穷苦潦倒,平生收藏均已变卖,家无长物。这时,郑板桥前来看望,赠他银两。高凤翰非常感激,遂把手头珍藏的他与王蓍合作的书画长卷题跋后赠给郑板桥,跋曰:“邻县远来二百里,清俸分颁十二金。更识临风脱手处,前时不尽故人心。”笔法更加率性、随意,与他前期字体风格迥异。不久后,高凤翰就去世了。
高凤翰以“西园左笔”闻名扬州画坛。清代画家凌霞曾将其位列金农、郑板桥之后,排第三。高凤翰早年为官,因右手病废改以左手书写,自此无心仕途,改以鬻字卖画为生,与郑板桥相识结为莫逆,同金农等人也十分投契。
杨葂 《墨荷图轴》 扬州博物馆藏
与作品存世较多的金农、郑燮等人相比,李葂与杨法等人传世作品很少。这幅《墨荷图轴》就是李葂仅存的两幅作品之一,十分稀少且珍贵。可以看到,图中泼墨写叶,淡墨勾花。构图简练概括,寥寥数十笔,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得其神似,极富文人画情趣,而画上钤 “用我法”的印章,更是道出了画家在艺术上自立门户的创新精神,具有典型的“八怪”之风。
第三单元“岭南回响”,主要展出深受扬州画派影响的岭南画家的作品,如苏六朋、苏仁山、何翀、招子庸、赖少其等,时间跨度从19世纪至现代。
19世纪,岭南涌现了两位人物画大师——苏六朋、苏仁山。两位艺术家都间接受到黄慎写意人物画风的影响。华嵒的半工半写的花鸟画风一直深受岭南收藏家、画家所喜爱。临摹华嵒的作品成为很多岭南画家学习花鸟画的入门途径,如何翀、罗岸先、居巢、居廉、伍德彝、容祖椿、高剑父等都从华嵒的绘画中获益良多。还有罗聘、金农、边寿民等也是岭南画家取法的对象。
【展览信息】
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
展览:领异标新——清代扬州画派精品展
主办:辽宁省博物馆、扬州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
展期:2020年8月28日—10月18日(第一期)、2020年10月22日—11月28日(第二期)(周一闭馆)
地点:广州艺术博物院一楼中国历代绘画馆、岭南馆
关键字: 内容标签:书画,岭南画派,广州艺术博物院,扬州八怪,扬州博物馆,辽宁博物馆,,画家,艺术,辽宁省,广州书画 岭南画派 广州艺术博物院 扬州八怪 扬州博物馆 辽宁博物馆 画家 艺术 辽宁省 广州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