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日,“自然与启示——朱久洋作品展”在北京798艺术区朗空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是艺术家朱久洋架上绘画系列作品的第一次集中呈现,也是他阶段性创作的一次总结,更是他开启下一段更具自我批判意识与拯救意识精神游历的开始。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批评家杜曦云、批评家郝青松、学者王泓、生态环境频道赵君升台长、《师见——生态中国》栏目主持人盛婉婉、《今日·ART》出版人兼主编严虹、鹤巢文观艺术总监杨耀强、左玉、吴彬、汤小剑等。本次展览由徐东出品、栗小农策划、李征、张瑜洋联合策展,展览得到了深圳鹤巢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首次实现了朗空美术馆线下线上展的同步推出。
展览现场嘉宾合影
作为陕西籍艺术家的朱久洋,身上自带着一种陕北人的谦卑与温良,架上油画作品质朴的画面气质,恰似“笨拙”的笔法,给人一种不加修饰的真实与真诚之感。他像陕北人一样,在作品中自由地吟唱着苍凉、宏壮的“信天游”。
从从至右:学者王泓、艺术家朱久洋、艺术家李心沫、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张瑜洋
艺术家朱久洋与嘉宾合影
艺术家朱久洋(左)与批评家杜曦云(右)
从左至右:今日ART出版人严虹、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张瑜洋、艺术家朱久洋、艺术家郭志锋
著名批评家岛子在《旷野异象与圣约记忆》中写道:朱久洋的绘画调性如秦腔,激越而明亮,明亮中带有的神秘的含混,一种带有兽皮和野蜜味道的原生气质。其绘画色彩的表现性,既有梵高式的原色厚涂、抽象艺术大色域绘画的平涂,又兼有黄土高原民间艺术如泥塑、年画、剪纸的单纯、拙稚与鲜明,大红、暗绿、钛青、粉红,这些难以协调的颜料,得到了恰如其分的完美统一,强有力地扭转了艳俗艺术的滥情与奢靡。
从左至右:艺术家朱久洋、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张瑜洋、今日·ART出版人兼主编严虹
从左至右:艺术家朱久洋、今日·ART出版人兼主编严虹、艺术家左玉
“自然与启示”是朱久洋一直在深刻思考的问题。在他看来:“如何能在消极的处境中找到一条积极的、建设性的创作方式、能直面人性且在巨大的废墟中重建自身,这需要极大的勇气,而且还需要这种勇气背后所需的、众多的精神及文化资源,从自然与传统文化中去发现、追问便构成我多年绘画创作的基本方向。于是,价值观重建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前设条件,从自然主义世界观转向有超自然启示的创造论成为我观察世界的第一动力。”所以在朱久洋的画面里,他描绘的不再是自然中的人与物,也不再是自然中的花花草草,而是一种超自然的精神之所在。
朗空美术馆馆长李征
批评家杜曦云
批评家郝青松
从艺二十年,朱久洋的艺术创作一直在追寻一种精神性的救赎,无论是他的影像作品,还是行为,再或者是他的绘画,在创作脉络上有异曲同工之处,只是视觉的表现形式不同。策展人罗菲如是说:朱久洋的艺术充满人的悲亢和孤独,却隐含来自永恒者义无反顾的爱与怜悯。
学者王泓
艺术家朱久洋
今日·ART出版人兼主编严虹
鹤巢文观艺术总监杨耀强
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张瑜洋
生态环境频道台长赵君升
朱久洋擅画大幅作品,而巨幅的画面本身就有一种崇高的仪式感。在他的《嗨,大海》《妈妈》《落水者》《牧羊人》等作品中,都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救赎或者是守护。看似在守护着自然中的肉体,但更多的还是一种精神性的救赎。同样的这种精神在花鸟系列中也有体现,朱久洋似乎在刻画自然背后的“有灵”,弱小的玫瑰花被放大几倍甚至几十倍,花鸟动物成为画面的中心,此时缺席的“人类”似乎铸就了这场绚丽。在《乌鸦》系列中,不谙世事的乌鸦既带有一种对世俗的轻蔑,也带有一种文人的独孤感。面对纷繁的世界,或许作为独立的个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有一份独立的精神。看朱久洋的作品,你会感觉到画面中的孤独、失落、悲悯、但更多的还会是希望。就像他曾经说的:“在这个肉身化、娱乐化的时代里,人性是绝望的,在绝望的尽头,我看到了终极性的希望。”
展览现场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2020年8月23日。
部分参展作品
朱久洋 《唉!大海》280X220cm 布面油画 2006年
朱久洋《落水者》150X250cm 布面油画 2007年
朱久洋《失落的记忆》系列 320X660cm 布面油画 2007年
朱久洋《失落的记忆》系列 150X250cm 布面油画 2006年
朱久洋《失落的记忆》系列 300X220cm 布面油画 2006年
朱久洋 《妈妈》220X300cm 布面油画 2007年
朱久洋 《夜-那人,你在哪里?》220X280cm 布面油画 2007年
朱久洋 《迷途的羔羊》 150X300cm 布面油画 2011年
朱久洋 《黑乌鸦》布面油画 142X114cm 2018年
关键字: 内容标签:朱久洋,朗空美术馆,,批评家,展览,本次,作品朱久洋 朗空美术馆 批评家 展览 本次 作品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