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厅现场
开幕式现场获奖艺术家艺术家与评审、嘉宾合影
2019年12月20日, 第六届《新语新域·全国大学生公共视觉优秀作品双年展》在中华艺术宫举办,现场汇集了全国28所高等艺术院校117名学子的112件/组作品。
翟书豪《和弦》获一等奖
二等奖获奖艺术家
三等奖获奖艺术家
开幕当天,经北京、上海、杭州、武汉和西安等地雕塑家、雕塑理论家组成的评委会认真公正评审,本届最终有10位大学生获得奖项,其中翟书豪的《和弦》荣获一等奖。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5届过去,全国大学生公共视觉优秀作品双年展在征集范围、展览规模、学术高度、作品质量以及利用社会资源和城市空间结合等方面,都已成为全国同类型展览中最具影响力的展览活动之一。
今年双年展在征集上,强调作品的创新性、探索性和语言独特性外,也关注作品的可实施性。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艺术探索和创作智慧,以及尝试作品与城市空间和公众交流和互动的关系。
作为全国大学生公共视觉优秀作品双年展策展人,余积勇见证了近几年雕塑领域大学生的成长变化,他认为,今年最大特点是诸多作品在设计上有很大突破。
翟书豪《和弦》
本次学术顾问孙振华认为,公共视觉作品不能局限于传统雕塑,展出的作品多为大学生毕业设计,从中可以看到中国青年雕塑的发展现状。而双年展也是一面镜子,了解大学生对于公共艺术领域的思维想法和创作面貌。
樊俊言《一千零一分一秒我的存在》
周瑞《乐园循迹》系列
刘其琛《致梁凯——默写人生》
仅从获奖作品来说,他们有很强的雕塑语言训练,尤其比较集中和突出的是具象塑造。也因近10年的中国美术教育所倡导的新教学方法和模式,加之科技的介入,让数字、机械、虚拟逐渐与雕塑结合,凸显了作品的跨界。如翟书豪的《和弦》是一组动态雕塑,借助机械传动,用雕塑材料与空间语言来构造生物的生存状态。
在中国雕塑学会副秘书长唐尧看来,这种发展是可喜的现象,“展览面貌呈现了中国当下大学生雕塑创作正趋向多元和多方展开的局面,或将拓展延伸到后生命的探索。”
陈泽林《金戈铁马》系列
刘伟《意象西行》系列
张晓彤《Endless Word》系列
潘悦《墨痕》
柯飞羽《中国标准》系列
李雄《愚公移山》《后羿射日》《夸父逐日》《女娲补天》
而作为推动大学生面向社会的平台,“全国大学生公共视觉优秀作品双年展会形成良性的循环,让学生知道如何将学院所学与社会相结合,以此激励他们创作激情。未来,年轻艺术家会更关注于文化、社会问题,和自己内心的精神的表达。”
孙振华也表示:“双年展为大学生的艺术道路提供了帮助和提升,希望学生的创作更具综合性和全方位。”
据悉,本次展览由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主办,上海市普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上海海平线艺术品有限公司承办,将持续展至2020年1月8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雕塑,公共艺术,大学生,新语新域,,大学生,艺术家,中国,创作雕塑 公共艺术 大学生 新语新域 大学生 艺术家 中国 创作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