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下午,杜曦云策展的“土地治愈——宋陈个展”在苏州本色美术馆开幕。
泥土是最方便最古老的艺术材料,虽然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被赋予丰富的寓意和美学的可能性,但都和人类的基本生存密切关联。在光怪陆离的发达都市,在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已经生成新的日常生活的当下,艺术家宋陈长年持守着泥土这“过分朴素”的材料,反照出的,是她追根溯源的冲动之强烈。泥土在宋陈的长期运用中,不断演绎出新的样态和意蕴来,但都保持了非常朴素的气息,指向生死轮回等基本问题。
“土地治愈”是宋陈这几年持续工作的汇总,对很多具体问题的感悟和表达,如同零部件,在“土地治愈”这个大主题下组装起来,并在新的文化语境和物理空间中焕发新意。在钢筋、水泥、玻璃、塑料等构建的当代生活中,人们已经遗忘了作为基底的土壤。宋陈从全球范围内收集被人类污染的土壤,揉合出具象的婴孩、胎盘等。
《殇土》 装置
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西雅图
任何人踱步于本色美术馆展厅看到宋陈的这件装置作品时,一定会想起西雅图这句深沉的诗句。而映入眼前的装置也足以震慑人心。《殇土》是宋陈本次展览所创作的主题性作品。创作前期,艺术家行走各地,寻找全方位的“受伤的土壤”标本。接着用收集回来的“病态土壤”制作成大型泥土装置作品——“土壤婴孩”。
收集的土壤标本
艺术家搜集“受伤害的土壤”的过程也被全程拍摄,最终形成一部纪录片,在展览空间中循环播放。
“油茶树的枝体特征修长、优美,我以油茶树的枝干结合泥土进行作品创作,也是一种回归自然,与自然融合。人类与天地自然是共生一体的。”艺术家宋陈告诉艺术网“展览在于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土壤生态,共同拥抱和呵护大地。”
策展人杜曦云说:“当代艺术主要面向三个维度:第一个是人与人的关系,这是当代艺术介入社会学的表现。第二个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有就是人与天地、人与造物主的关系。中国当代艺术介入社会学的艺术家非常多,但是宋陈将她的视角放到自然环境问题当中,就显得非常独特。”
本色美术馆馆长陈翰星告诉艺术网:“本色美术馆的定位是关注自然、关注生态、关注东方文化美学和东方哲学。一年前,我们和艺术家宋陈做这个展览计划的时候,也希望通过艺术家的眼界、作品来传达对环境、自然的思考。”
本次展览策展人杜曦云致辞
本次展览策展人杜曦云说:“今天是世界土壤日,我们聚集在本色美术馆做了这样一场展览,名字听起来悲天悯人——土地治愈,大家也看到现场带有一种宗教感。我和宋陈认识多年,她一直以泥土为艺术语言进行创作,非常独特并且难能可贵。”
本色美术馆馆长陈翰星致辞
本色美术馆馆长陈翰星说:“宋陈一直以来在她创作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这次展览她将她对环境问题的悲悯在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艺术家把自己的作品跟社会、生活、觉知联系在一起,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思考。我更加感动的是,宋陈在北大荒、盐碱地拍摄的每一个跟土壤有关的镜头。在世界土壤日,做这样一个展览特别有意义。”
艺术家宋陈致辞艺术家宋陈说:“历时六年的一个展览计划,感恩今天终于得以实现,并于12月5日‘世界土壤日’开幕。‘万物源于泥土,并最终将再次化为泥土’,这唤醒了我们对泥土的无限敬意。回溯历时,我们的祖先一直对土地崇拜有着的深厚文化。”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任官平致辞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任官平致辞,今天是“世界土壤日”,举办这样一个展览无疑是对节日最好的献礼。现今,科技、金融各个领域都开始关注环境问题,我觉得环境保护需要一扇门,让艺术家们进入到这个领域中。
土壤专家周永峰致辞
土壤专家周永峰说:“我和宋老师相识多年了,我们见面的第一天就是在聊展览,《殇土》这件作品筹备多年中间几经探讨和修改,今天终于完成了。我到展厅看到这件的作品的时候,非常震撼和感动。”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教授马钦忠致辞
华东师范大学邱敏致辞
开幕式现场
关键字: 内容标签:,泥土,致辞,美术馆,本色泥土 致辞 美术馆 本色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