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现场
2019年10月12日,“隅隙与迂途”常湸个展在上海礼巴堂艺术空间举办,本次展览呈现了艺术家创作生涯中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
常湸,80后青年艺术家。出生于东北辽宁,在鲁迅美术学院先后取得学士和艺术硕士学位,毕业后放弃稳定的教师工作、选择了前往北京进行绘画创作至今。
开幕式现场
艺术家常湸
本次展览主题“隅隙”代表不安全的狭小空间,而“迂途”指曲折的路,常湸试图以发问来寻找问题的根源所在。
常湸对生活中所经历的、周遭所发生事物,进行认真思索和诚恳表达,同时也是现实世界里一个微小的出口,既能够发觉自我真实又复杂的一面,也能够通往日常生活无法企及之地。
他认为,从狭小空间走出去,但如果选择一条未知的路,走出去或者还在原地也只是一种选择而已,但任何选择尝试对于他来说都是有意义的。
展厅现场
常湸作品中,泡沫是最独特的元素。2010年,当第一次在作品中运用气泡来进行表达时,气泡所指代的便是关于时间、生命,浮华和挣扎,困顿和未知,向往和失落的对峙。另外,每件作品中气泡所表述的意义均不相同,即使后期加入人物、场景等元素,画面所烘托的始终是人的自我挣扎和焦虑。
展厅现场
30岁后,常湸开始把对于生存、信仰等问题的讨论落实在了现实场景中呈现在作品里。他避开了时下青年艺术家们热衷讨论的观念性、消费性、视觉刺激以及种种理论,用具象绘画的方式,营造出与日常生活似是而非的画面和充满情绪的气氛,向人们讲述生活中的困惑与不安,表达他对于现实世界的理解和错觉、对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
画面中,人物不舒适的姿态、幽暗逼仄的空间、坚硬冰冷的石墙、脆弱虚幻的泡沫,充满了欲言又止的象征和预示。常湸表示:“我一直对人感兴趣,虽然作品中添加了很多元素,但最终表现的是同时代人的共性,我希望作品能够更立体地了解这个时代,而被赋予某种社会价值。”
展厅现场
而在最新一批作品中,他开始在画面中试图找到比较直接和开放的表达方式,逐渐减少作品里的符号和情节,弱化叙述性,直接突出“人”的动作和状态,给作品本身留有更多的延展空间。常湸介绍,就如松垮的领子和鞋带,能直观体会到人的疲惫感,“我新近创作的作品,通过放大人物细节,让人更直接体会到作品中述说的内容,但本身依旧围绕人的状态出发。”
而相比此前以个人感受为主的人物形象,在近期的新作中,常湸试图表达更为广泛的社会群体样本。“通过作品来表达我们时代面临的深层危机感,或者这个时代下,我们个人所表现出的真正危机感。”
入镜 | 布面油画 80cm×60cm 2013
另外,常湸在作品中一直追求气息或场域,不仅是人物所呈现的状态、空间所营造的气氛,而是整个作品所发散的味道。这种“味道”在他看来,除了作品散发出的气息和情感外,还包括观看者的余韵,“它并不是单纯视觉冲击,而是大家看到作品后能在内心产生共鸣,而引发对自身、甚至整个社会的思考和疑惑”,常湸说道。
表演 | 布面油画 180cm×170cm 2015
降临 | 布面油画 160cm×140cm 2016
断层 | 布面油画 80cm×80cm 2016
举办本次展览的契机,起源于3年前上海礼巴堂艺术空间负责人汪晓蓉收藏常湸作品。而作为主推德国20世纪绘画的机构,本次呈现中国艺术家展览,也是因为常湸作品中的思想观念、情绪、情感相通性。
镜子 | 布面油画 90cm×90cm 2017
舞蹈 | 布面素描 90cm×90cm 2017
皇冠 | 布面油画 30cm×20cm 2018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11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油画,常湸,,空间,本次,表达,展览油画 常湸 空间 本次 表达 展览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