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首届北京陶瓷艺术家作品展”在国中陶瓷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汇聚了46名陶瓷艺术家的142件1套作品,反映了北京陶瓷艺术家的创作动态,体现了陶瓷艺术家表现形式的变革,材质应用的突破,工艺手法的更新,艺术风格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他们的作品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鲜明的地域特性和强烈的时代气息,从不同方面探索、揭示了“土与火”的艺术。”
开幕式嘉宾合影
国中陶瓷艺术馆馆长张守智开幕式致辞
此次展览分为特邀参展作者和参展作者两部分,特邀参展作者主要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和北京城市学院,参展作者主要来自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陶瓷紫砂专业委员会。它集结了在京的老一辈著名陶瓷艺术家和中、青年陶瓷艺人的代表作品,可谓史上最强阵容。
开幕式嘉宾致辞
开幕式嘉宾致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建中说道:“除了少数几位独立艺术家,参展作者绝大部分是来自艺术院校的教师。虽然他们从事不同的专业或教授不同的课程,但是他们的爱好都是陶瓷,或者说,是因为陶土的温润、手工的温度使他们热爱陶瓷艺术,是陶土将他们聚合起来,通过不同的工艺、不同的手法,创造了风格迥异的陶艺之美。数十年来,他们坚持创作,不忘初心,在教学与创作实践中,不断调整自我,不仅追求技术上的完美与成熟,同时也寻求着精神世界的安宁与美好,以自己的作品建立自我精神向度。他们在陶瓷艺术领域里求索,无疑建立了一种价值取向,完善了审美的基本要意—‘真、善、美’的精神内核,潜移默化对大众审美产生影响。”
开幕式嘉宾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邱春林说道:“陶瓷是‘自然的人化’,金、木、水、火、土、风得工巧之助,成就文明美器。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如此赞美陶瓷:‘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掩映几筵,文明可掬。’在中世纪时代,中国陶瓷是少有的可以手捧的‘文明’。今天乃至未来,中国陶瓷需要有更高级的‘文明’样貌,让它继续服务于民众的生活。”
展览现场
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陶瓷紫砂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烈汉这样表达策划组织此次展览的初心:“中国是文明古国,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陶瓷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标志之一。西周时期北京琉璃河已经开始在烧制青瓷和黑瓷,这是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现代陶瓷艺术的起步应该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的艺术家有郑可先生、祝大年先生、高荘先生、梅健鹰先生、张守智先生和金宝升先生,他们都是专门从事陶瓷艺术教学和创作的艺术家。他们进行的陶瓷艺术创作工作对后来北京陶瓷艺术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近几十年来北京从事陶瓷艺术教学、科研、创作、生产的机构单位越来越多,从事陶瓷艺术教学、研究、创作的艺术家也越来越多,作品艺术形式越来越丰富,陶瓷艺术已成为北京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刘胜利 诗的远方 111.5cm*56cm
徐初泽 虔诚 110cm*90cm
邵萍 挣脱系列2 50cm*41cm
夏德武 留得枯荷听雨声 100cm*100cm
“首届北京陶瓷艺术家作品展”参展艺术家多为在京生活创作的艺术家,如果就籍贯而言,多数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他们的创作恰如首都的核心功能一样紧密连接着全国各大瓷区,所以,此次展览的学术意义可以延展为反映全国陶瓷创作发展的一个重要汇报。为了加强对北京陶瓷艺术家的宣传,推进北京陶瓷艺术的发展,主办方还将此次参展作品汇集成册,以《北京当代陶瓷艺术--首届北京陶瓷艺术家作品展作品集》的形式, 向人们展示北京陶瓷艺术家的创造智慧及对审美的探索和追求。
展览海报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30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陶瓷,国中陶瓷艺术馆,现代陶瓷,首届北京陶瓷艺术家作品展,,艺术,参展,创作,展览陶瓷 国中陶瓷艺术馆 现代陶瓷 首届北京陶瓷艺术家作品展 艺术 参展 创作 展览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