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3日下午,“牛腿线体艺术展”闭幕式在杭州宝龙艺术中心举行。470平方米的艺术空间里,包含了艺术家陈炜450平方米的墙绘创作、31件牛腿线体作品以及衍生品系列作品。
常规展览都办开幕式,为什么陈炜要举办一个隆重的闭幕式呢?
陈炜表示:“往往觉得展览开幕即是闭幕,在即定时刻的兴奋点很快就会成为过去式,主要想表达一个过程的状态。这是一个消失的展览,也可以说是一件持续发生不断行进中的事件,最后会用特别的方式撤展,观众可以从他墙绘的第一笔开始见证,这是序幕,也可以正式开展后来观展,还可以参加他的撤展仪式,从产生到流逝再到消失。”
正如艺术家所讲到的那样,闭幕式以活动的形式邀请参观者来到现场亲身体验:嘉宾和观众用白油漆再次绘画作品让整个作品看似消失却永远保留在了艺术中心的墙面上;舞蹈艺术家马若宁还在这个国潮空间里演绎了一场集中国汉唐古典舞(博袖)、水袖、五明扇、团扇等艺术元素的古典芭蕾表演,与展览空间相辅相成。
对于艺术舞蹈创作、绘画创作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及碰撞,《无界泛舟》对话中,陈炜与马若宁表示:“艺术没有任何边界,甚至有些跨界的交汇。”在这次展览过程中,陈炜将一幅牛腿赠送杭州宝龙艺术中心馆收藏。
陈炜说自己与牛腿的相遇起源于义乌佛堂镇的古镇改造项目,超越力学的古建梁拖,成为了他创作的文化支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每日的牛腿创作,竟然编集成册正式出版,还被评为2014年度中国22本“最美丽的书籍”之一。随后,还将牛腿涂鸦在了日常物件上:板鞋、帽子、自行车……每次创作都是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这些物件和他的牛腿故事,甚至远赴米兰设计周和美国展出。
“牛腿线体艺术展”自2019年2月23日开幕,历时一个月闭幕,但据悉展期将延至4月28日,观众可以手拿刷子,亲手把牛腿绘白,致敬以及体悟传统文化。
此展不同以往,以更多元的方式为大家呈现“牛腿的前世今生”,沉浸式展览体验也唤起人们的深思:这是一个行走在消逝中的展览,可是这个展览的生命周期真的只有一个月吗?当这个空间恢复原样,牛腿消失了,展品消失了,所以时间真的会湮没一切吗?
展览始于白墙绘制,终于白墙刷白,过程中,拍摄记录空间里的发生的事件,作为记忆陪伴。所见物象的消失,只是视觉的不可见,而是形式语言的转移,内心一直可见。这次展览,也不仅是一次个人对传统文化的朝圣,更是一次通过观众躬行体验唤醒大众思考的集体行为。什么是传统?传统只存在于过去吗?传统文化被当代生活割裂了吗?如何面对传统被革新?
对于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媒介或不同的工具的不同嫁接下,当代形式是重新咀嚼释放,传统并无离开,即便传统的物质形式消失殆尽了,但是无形的精神生命在不断延伸,融入现代生活中并叠加现代人的情感体验得以传承与发扬。
陈炜从六年前画第一张牛腿之后就再也没有停下来,他只是纯粹地想记录历史遗留下来的美的事物,了解自己是怎样的一种状态,他也未曾想过这件无心之事却渐渐地让他的生活变得五彩斑斓起来。每晚睡觉前,陈炜会在朋友圈里晒出自己画的牛腿水笔画,道一句“搁笔,晚安”,这已然成为他不可动摇的习惯。生活是繁杂的,画牛腿这件事情对于他来说拥有了片刻的宁静,没有任何明确的目的和意义,纯粹地画画思考,发散想象力与创造力。于是,牛腿在跃然纸上之后,又衍生出更多新的生命形式。
艺术展览的生命力不仅仅局限于开幕日当天,而是一种持续发生直至撤展都不断行进中的事件。
关键字: 内容标签:杭州宝龙艺术中心,陈炜,牛腿线体艺术展,,消失,形式,传统,闭幕式杭州宝龙艺术中心 陈炜 牛腿线体艺术展 消失 形式 传统 闭幕式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