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明了艺术价值的评估体系。
艺术在发展,过去的任何学者博士如果不更新的话都会被淘汰,因为我现在艺术学院学习的是21世纪艺术,对当代艺术的时间划分已经有了改变。西方从社会政治角度出发,把当代主义社会区分在柏林墙的倒塌,因此有理论家也跟随把当代艺术划分在1989年。从整体来讲,21世纪的艺术与1989年之后是连贯的,它的组成部分是: 文献艺术,虚构艺术,原生态艺术,公共艺术,全球化艺术等等。最突出的是世界范围的双年展,将许多非西方国家的艺术放在与西方艺术大国同一个平台。因为艺术的种类不受限制,而且在理念上开始平等,造成了泛艺术的趋势,混淆了艺术价值评估的标准。任何地区的民族手工业,传统不变的地区作坊产品,开始登上高大上的艺术双年展。我为这种当代艺术的倾向提问:究竟是双年展的策展人是当代艺术家,还是制作传统手工艺的人是当代艺术工作者?因为许多这类作品都是当地工人从双年展那里接来的订货。
我写艺术论文时建立了自己的艺术价值评估体系,我发现在西方国家还没有,起码没有明确的准则,特别是在当代艺术无边无沿扩展的情况下,导致了思想混乱,说法很多。比利时画家被抄袭是一个重要的事件,在当时他要求西方的画廊与拍卖行抵制抄袭作品遭到拒绝,这是深刻的社会问题,标志着当代艺术朝着泛艺术的方向滑去,艺术不分高低,当然也不会介意抄袭。我建立的艺术评估标准弥补了这个缺陷,是对世界艺术理论的一个贡献。
我画了一个图,帮助读者理解。有网友评论说:我应用了algorithm 演算法,使评估更具有逻辑性和一目了然。我评估理论是这样的:艺术创作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现实生活,一个是艺术表现。艺术表现又分表现真实的生活和追求艺术形式感。然后再分,表现生活又分为表现公共兴趣利益,和表现私人的兴趣。而艺术形式感又分为创新与抄袭。最后,由表现公共兴趣利益加上创新风格,就是最佳的艺术作品。
这个标准可以用在任何的艺术作品之中,但是在衡量比较两个作品之间是相对的。
举例:一个小孩涂鸦,绝对是表现个人兴趣,艺术形式就不必谈了。而艺术家创造涂鸦风格,让观众感受儿童画的乐趣,引起公众兴趣。另外又建立一个儿童画涂鸦的风格,这是艺术形式的创新。
再举例:齐白石的作品在当时保守传统盛行时,它画青菜萝卜,鱼虾蒜头。在看惯梅兰竹菊,花鸟鱼虫之后,齐白石的题材引起更多的公众兴趣,在艺术形式上更加稚拙老辣,因此他是有贡献的。当然在整个传统书画历史上,只是小小跨越。很像几千年封建王朝改变不易,小小突破实为珍贵。如果横向与毕加索比较,那么从公共兴趣利益与艺术形式都有很大不同,毕加索画和平鸽,格林尼卡大屠杀,都是强烈的公共利益,艺术形式是彻底推翻前人的立体主义。但是有些艺术作品不能拿来比较,因为齐白石与毕加索是两个系统,前者是传统民间艺术,本身程式化已经定位,突破是有严格限制的。
声明:我分析的是艺术价值,不是拍卖的价值。
我为什么要把刚刚建立的艺术理论体系拿出来发表,因为艺术界的思想混乱。比如有文章介绍人工智能模拟艺术创作,声称AI可以创作无数形式,其创造力已经超越普通艺术家,未来人类将不能匹敌。这就是目前流行的泛形式主义,是从印象主义开始的反传统创新形式浪潮的延续,都后来形式主义成为饱和状态,大家开始相互抄袭与变体,在自媒体快速传播中,有人抄了某人30年,可能原创还蒙在鼓里,变体后更不易被
人所知。然而我这个标准:公共兴趣和利益,是关键性的一条,这是人工智能和纯形式主义追求达不到的。社会政治,人性矛盾,需要深入的理解和情感体验,人工智能不可能指导一个国家的建设和进步,自然也不能转换成艺术构思进行创作。
徐悲鸿:《田横五百士》
再拿徐悲鸿的作品来衡量,甚为有趣。徐悲鸿的油画是学习西方的,他的老师是柯罗的学生达仰,柯罗是浪漫主义时期的风景画家。徐悲鸿很多创作是典型的浪漫主义,比如《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都是古代的故事与成语。浪漫主义特点就是说故事,以评论当代社会时政最为优秀,比如德拉克洛瓦的《自由神领导着人民》籍里柯的《美杜莎之筏》都是当时的社会重大事件。从公共利益来讲,现实重大事件肯定要比古代的
故事重要。从艺术形式来说,德拉克洛瓦是浪漫主义的开创者,而徐悲鸿是隔代的学生,在形式开创上是两个级别的概念。但是徐悲鸿将西画人物的基本功用于国画,这是在形式创新上有建树的,因此徐悲鸿的艺术贡献国画大于油画。另外,他的写实艺术教育,在中国首屈一指。
德拉克洛瓦《自由神领导着人民》
不要迷信西方,这是我进一步了解西方当代艺术理论,越来越觉得漏洞很多。特别是当代艺术,好像公共艺术之类,是纯艺术形式追求的另一个极端: 一些人聚在一起开会,搞活动,是重复生活中的现象。而另一些人也聚在一起,虽然讨论的内容和参与者不同,但是造成了假象,好像是不同的作品,其实艺术形式是大家共用,并没有任何创意。因为这类公众艺术的内容通常政治化,所谓公众兴趣和利益必在其中。但是人们没有留意到,他们依然在艺术上是一个瘸子,忘记了艺术形式上的创新,所以不会被艺术史记载。
我还留意过这类公共艺术的内容,许多都是空洞而无谓,不如电视里的清谈节目那样与社会问题紧贴,在公共兴趣和利益上远远超过一个艺术家策划的公共活动。对于当代艺术普遍只顾一头,特别是在许多官方或者著名机构举办的展览,我提出的艺术价值评估体系,将可以帮助发现有真正博物馆收藏价值的作品。
对了,我这个理论是怎么来的?就是从各国艺术博物馆和艺术史记载总结而来,能留世长存的,都符合我这个艺术价值评判的标准。
关键字: 内容标签:都是,兴趣,当代艺术,艺术评论,艺术价值,都是 兴趣 当代艺术 艺术评论 艺术价值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