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痕:倪卫华户外现场展”现场
这是一场关于展览的展览,艺术的艺术等一系列前卫性问题的户外现场展。
2018年10月28日下午,由柳力策展、裴满意担任学术主持的《追痕:倪卫华户外现场展》在松江废墟工业园开幕。
出席此次展览的嘉宾包括德国驻上海领事馆文化领事Doris和Thomas Elz等,他们对倪卫华的创作给予了很高评价,并对艺术家类似波普艺术的抽象轻涂鸦作品非常感兴趣,表示比起美术馆白盒子的展览,户外创作更能触及艺术多元媒介的价值。
“追痕:倪卫华户外现场展”现场
“追痕”现场 艺术家倪卫华(左)
倪卫华在90年代初以社会为实验田,捕捉场域运作的隐形机制,并将这种机制“现成品化”来充当艺术实践的素材。在今天,倪卫华依旧保持着对社会空间与场域等问题的密切关注。
正如策展人柳力所说,倪卫华的“追痕”系列先是纸上进行,在其先前的作品基础上用黑色颜料进行反衬绘画。随后他将其拓展到户外创作。本次展览是倪卫华运用边缘描摹反衬画法进行的艺术实验,用黑色涂料将痕迹周围进行覆盖和涂抹,并似乎等待下一位涂抹者的介入。随后出现的涂痕也许又会被艺术家黑色涂料吞噬从而形成新的“追痕”图像。这是一种针对城市对话的游戏——在这种关系中,倪卫华犹如扮演着一个智能程序NPC,负责按照某种既定的机制来处理不断生成的城市符号。
“追痕:倪卫华户外现场展”现场
学术主持裴满意认为,户外绘画与拆迁区域建筑上的广告词、涂鸦、乃至附近居民生活的日常“痕迹”发生复杂的、不确定性的关系。一幅新创造的画,可能下一秒就被路人“再涂鸦”,甚至“被贴广告”,如此反复。这期间众多主客体不断在时间、社会景观中轮换,一系列的图像“标指符”与“标记符”也在不断地重叠。痕迹就像摄影当中的“光的效应”一样,跟随着时间在不断地闪烁、游离乃至戏谑。这种不确定性的分散中,以至于你都无法知道,最后是谁在绘画,是谁在观看,是谁在“贴广告”,是谁在被画,所有的一切都难以辨识。就如同一个“无时不介入”,又“即将消失”的摄影现场。
“追痕:倪卫华户外现场展”现场作品
开幕以一种创造性的方式在户外现场创作,展期自开幕日起延期至无限,让作品创作于现场并永远保留在现场,直至墙面被拆毁。
据透露,本次后也将继续一系列户外展,上海只是第一站,此后也将在深圳、广州以及东南亚其他快速发展并拆迁严重的大城市中进行,以此探讨工业社会下,政治、经济与文化、艺术业态矛盾性问题。(文 周美珍)
关键字: 内容标签:户外创作,倪卫华,,谁在,创作,展览,社会户外创作 倪卫华 谁在 创作 展览 社会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