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合影
陈佩秋出席展览现场
常为别人写序、写艺术评论、写传记的郑重,终于让“别人”有机会为他的展览写序言了。筹备书法展时,郑重带着自己的习作求教陈佩秋,陈佩秋反问“认识几十年,我怎么不知道你写字”,并逐一逐幅指点。早在几年前,祝君波便向郑重提起举办文人书法展,但并没有被他放在心上。直到这次陈佩秋点头认可,郑重才有底气将自己的书法呈现在观众面前。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百里溪翰墨缘•郑重书艺展》于2018年10月25日在上海市政协展览厅启幕。本次活动由祝君波策展,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文汇报社、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委员会、上海市文史资料研究会联合举办。共呈现郑重书作80件,收藏品30余件,还有他以往的信札若干件。
陈佩秋与郑重
郑重(右一)与艺术家、美术评论家谢春彦(右二)
“记者人生、文史人生、书艺人生”,祝君波非常贴切地概括了郑重一生历程。郑重曾写下很多名篇华章,传播了正能量。而作为一位文史专家,他为诸多艺术家、收藏家、科学家存史立传,为他人及后人研究艺术史、收藏史、科学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他也是一位书法的票友、文人书家,热衷于收藏书法、临习书法,使书法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尽管如此,郑重认为,自己始终贯穿的是记者人生,虽是有点文化的人,还没资格进入“文人”的行列。
展厅现场
看郑重的文章,大多数人可能会以为他出身文化记者,但其实他并没有从事过文化线。“我写稿是作为作者,向文汇报投稿。后来写艺术家传记,也是出版社牵头邀请”,郑重说到。
陈佩秋曾表示,郑重对海上书画界的了解,特别是对谢稚柳生平资料的收集研究两方面,可以说是第一人。
他编纂的《谢稚柳传》、《唐云传》、《林风眠传》、《程十发传》、《张伯驹传》、《张珩传》能得到业内人士认可,也是因为在尊重史料的基础上,实事求是描绘人物的记者思维。
滚雪
郑重一生中除了欣赏书画,也没有别的爱好。1969年,郑重认识了当时聚集在博物馆的谢稚柳等老一辈海派名家。起初相处过程,郑重并不理解他们的聊天内容,但只要他们提到的书籍,郑重均会找来看,随后也慢慢开始融入他们的生活。
鹧鸪天·赠某煤矿报记者
关于书法,郑重最开始看到的是胡问遂写字,但也只是从欣赏的角度看毛笔在纸上的提按行走。不过谢稚柳对郑重影响很大,郑重熟知谢老学张旭写字的过程,于是正式开始临写张旭。谢老偶然写字有怀素和黄山谷的字体,郑重便临黄山谷《李白忆旧游》帖。后来郑重又发现陈佩秋的书法出于怀素,结构讲究,又有新意,他便想方设法把谢陈两家的字进行融合,也成就了郑重如今的书风,随性而发,随意落笔。
容我读书真是乐,看人饮酒亦如仙副本
奉答徐冰冠学兄
奇石古画名酒,静室胜友良辰
本次书法书写内容大多来自郑重的原创诗文,八十余件展品既有他的书札,又有巨幅的八条屏杜甫《秋兴八首》,让人耳目一新。
刘旦宅 扇面行书“百里溪”
蔡毅强刻“百里溪翰墨缘”
“百里溪”是郑重书房斋号,在交往中,刘旦宅、谢稚柳都曾为郑重的斋号题字。而展出的30余件书法藏品,均记录了郑重与他们交往的情谊,包括谢稚柳、陈佩秋、唐云、刘旦宅、高二适、戚叔玉、黄幻吾、郭绍虞等名家的题跋、通信等遗墨。
在郑重看来,这次展览是其在学写字过程中涉及人和事的回忆,展出了与前辈交往的记忆,也将自己的经历呈现在众人面前。
来楚生刻“郑重”
池塘蛙部
开幕式当天也举办了2018上海社联学术月“海派文史学术论坛”演讲活动,郑重的《记者人生、文史人生和书法人生》,使听众进一步理解了他的文化艺术理念。而祝君波带来的《四十年海派收藏事业的恢复和发展》,也让大家知晓上海40年艺术品收藏的市场变化。
2018上海社联学术月“海派文史学术论坛”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30日。
(实习生丁子秋对本文亦有贡献)
关键字: 内容标签:郑重,谢稚柳,陈佩秋,书法,,百里,记者,自己的,海派郑重 谢稚柳 陈佩秋 书法 百里 记者 自己的 海派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