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首届“艺术与科学”研讨会开幕:专家云集,讲述中国博物馆早期历史_艺术-南通博物苑-亚洲文会-上海博物馆-博物院-中国-南通-馆长

编辑:陈姝 来源:雅昌网
 
  2018年7月17日上午,由上海博物馆和上海科技馆联合主办的首届“艺术与科学&rdq

  2018年7月17日上午,由上海博物馆和上海科技馆联合主办的首届“艺术与科学”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博物馆学术报告厅召开。为期三天的研讨会中,与会专家学者将在“都会里的博物精神”这一大主题下,围绕“中国博物馆的早期历史”、“博物学家与博物馆收藏”、“博物精神与城市文化”三大论题,介绍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阐述最前沿的理念与方法。

  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长褚晓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干频等发表致辞,开幕式由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主持。来自法国、英国、美国、新西兰、泰国和中国各地的博物馆馆长、策展人以及相关领域的近40位专家学者,文博业界的同行以及“第八期全国博物馆系统新入职员工培训班”的学员等近300人参与了本次活动。  

  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长 褚晓波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干频

  活动通过博物馆馆长、策展人以及专家学者的讨论,从博物馆在中国诞生的历程、中西博物学和收藏文化、博物馆与城市精神内在关联等多方面探讨当代都市文化中博物馆的重要地位,重新审视艺术与科学相交相融、互为影响的关系,促进中西博物馆的交流和共同发展。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做了主题为“博物馆:滋养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容器”的主旨发言, 他简要介绍了我国博物馆事业的总体情况:“截止到2017年,全国登记注册博物馆达到5136家,是1949年的230多倍,是改革开放之前的14倍。开放人数也逐年上升,2017年全国文物机构接待观众11亿多人次,博物馆接待9.7亿人次,占文物机构接待观众总数84.7%。全国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人群覆盖率进一步提升,达到每27万人拥有一个博物馆。”并认为:“文化作为一种软性的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可以发挥出独特的难以替代的作用。楼房之高不在于规模之大,只有厚植文化土壤,城市才有灵魂,有生命。文化使城市更美好,博物馆也会让城市更美好。”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关强

  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以上海科技馆为例,通过优质展览与教育项目,从场景、跨界的融合展现艺术家和科学家对于“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到哪里去?”这三个终极命题进行探索,他表示:“观众们在博物馆里享受生活,体验知识的无穷魅力。科学与艺术一定会在山顶会合。”  

  上海科技馆馆长 王小明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在题为《上海与南通——中国早期博物馆发展史上的双城记》的主旨演讲中,追溯中国早期博物馆的发生、发展,“上海与南通,均滨江沿海。两座城市地域相邻,文化相通,现今更在长三角发展规划的策动下进入新一轮的融合。上海和南通在晚清民初中国博物馆的发展史上,同样赫然醒目、彪炳史册,其地位和关联构成了一部独特的双城记。”

  上海博物馆馆长 杨志刚

  下午,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徐玲、南通博物苑苑长杜嘉乐、天津自然博物馆馆长张彩欣、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唐际根、中原工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王毅、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副教授袁剑围绕“中国博物馆的早期历史”这一议题、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围绕“都会里的博物精神”这一主旨分别发表了演讲。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徐玲讲述了“中国博物馆的早期历史(1840——1966)”,这一个阶段是中国博物馆由移植到初步本土化的一个历史阶段,不管是博物馆起源还是参与早期博物馆建设的人,都表现出了双重性。1935年到1966年,我国博物馆的发展则经历了一个从发展势头良好到战争破坏,再到重新发展的曲折过程。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徐玲

  南通博物苑苑长杜嘉乐的演讲主题为“南通博物苑初创时期的理论、实践及传承”。南通博物苑由晚清状元、中国现代化的先驱者张謇先生创办,是清代末年中国人与世界接轨的一个创举。与此同时,张謇还从理论上对博物馆的性质、职能及具体的作业、管理等各方面进行阐述,从而为中国博物馆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很多理论,至今还显示着鲜活的生命力。

  南通博物苑苑长 杜嘉乐

  北疆博物院是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前身,也是迄今为止在我国为数不多的一座原址、原建筑、原展柜、原藏品、原图书资料、原研究成果完好保存至今的自然类博物馆,是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史上的一座“活化石”。天津自然博物馆馆长张彩欣围绕“北疆博物院的创建、价值及影响”这一主题,讲述了法国神甫、博物学家桑志华创办北疆博物院的过程,及其在博物院建设、运行、管理中所彰显的理念。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长 张彩欣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唐际根的演讲“从收藏古器到保护遗址——中国遗址博物馆的发展之路”将视角从“城市博物馆”变换到“遗址博物馆”,认为遗址博物馆建设应该因地制宜,但也应该尽可能避免大体量建筑出现在遗址内,主张“三步一景点,五步一故事;景点不必复杂,故事无需太长。”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唐际根

  亚洲文会博物院(1864——1954)又称“上海博物院”,是近代寓沪华侨创办的一个自然历史博物馆,也是近代中国境内存续时间最长、藏品颇丰、与世界交往最密切、举办科学艺术活动最为多样的博物馆。中原工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王毅在“亚洲文会博物馆之科学与艺术活动”的演讲中,回顾了博物院之历史、梳理了博物院举办的科学艺术活动,认为亚洲文会博物院自身是一个重要文化空间,更是近代上海的文化地标。

  中原工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 王毅

  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副教授袁剑的演讲主题为“清代的皇家博物与帝国想象”。他介绍了清朝皇室的各种博物实践,包括开辟避暑山庄、将《皇清职贡图》等疆域地图与族群分类图深藏皇宫等。但随着清末社会思想的转变,这种博物实践,逐渐被外来的博物理念所取代。

  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副教授 袁剑

  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的演讲聚焦“江苏早期博物馆与博物馆及藏品的多样性”,介绍了南通博物苑与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的基本情况,并阐述了江苏早期博物馆的工作内涵、博物馆及藏品的多样性。

  南京博物院院长 龚良

  与此同时,由上海科技馆、上海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三馆联合举办的“世纪典藏——上海博物溯源”特展也于昨天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正式开展。展览展出了原亚洲文会上海博物院旧藏的自然史和人类学、考古学、艺术类藏品及相关展品共百余件,关乎一段上海早期博物馆历史的重要记忆,让当年的文物在此时“重聚”,并进行无声的“碰撞”和“对话”。

  据悉,本次研讨会还将于今明两天(7月18日、7月19日)分别围绕“博物学家与博物馆收藏”、“博物精神与城市文化”这两个议题进行讨论,“世纪典藏——上海博物溯源”特展则将持续至10月21日。

        部分图片由上海博物馆提供


关键字: 内容标签:科学,艺术,南通博物苑,亚洲文会,上海博物馆,,博物院,中国,南通,馆长科学 艺术 南通博物苑 亚洲文会 上海博物馆 博物院 中国 南通 馆长
下一篇:杰姆斯·雷利_×_熊宇双人展_以“内生镜像”呈现各自创作尝试_杰姆斯·雷利-熊宇-四川大学美术馆-现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家||上一篇:吕英菖个展登陆菲利浦画廊__在“79号花园”找温暖_吕英菖-花园-油彩-创作-画布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