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论诚实(5)

编辑:秋痕 来源:国学文化
 
六.主体对于自身“诚实”与否的态度 


    主体(人或团体)对于自己在某件事上是否“诚实”的态度有以下几种: 
    a.知道自己“不诚实”,又掩盖自己的“不诚实”,简称为“不诚实着自己的不诚实”。 
    b.知道自己“不诚实”,但不掩盖自己的“不诚实”,简称为“诚实着自己的不诚实”。 
    c.知道自己“诚实”,但掩盖自己的“诚实”,简称为“不诚实着自己的诚实”。 
    d.知道自己“诚实”,但不掩盖自己的“诚实”,简称为“诚实着自己的诚实”。 


    这种主体对于自己“诚实”与否的态度往往比一次性的“诚实”与否更来得重要。这种态度相应于主体的自我调节能力,相应于“主观诚实”这一层的概念。 


    一次性的“不诚实”,毕竟只是一次性,对未来“不诚实”的影响终究有限。如果主体养成了“不诚实”地对待自己的习惯,情况将会更糟。注意到,这里的“不诚实”是比一次性的“不诚实”层次更高的一种调节能力。如果连这种调节能力都变得“不诚实”了,那么当出现“不诚实”事件时,主体将试图掩盖自己的“不诚实”,从而进一步走向“不诚实”。在这种“不诚实”的自我调节机制下,即使出现“诚实”事件,主体也很可能把它“不诚实”化,导致“善”的极大恶化。 


    反过来,一次性的“诚实”,也只是一次性,对未来“诚实”的影响毕竟有限。如果主体养成了“诚实”地对待自己的习惯,情况会更好。如果具有“诚实”的自我调节能力,那么即使以后出现“不诚实”事件,主体也可以使用这种调节能力予以“诚实”化,导致“善”的大步前进。

关键字: 内容标签:诚实诚实
下一篇:海内外诗人齐聚粤北韶关贺五月诗社30年庆典||上一篇:论诚实(4)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 论诚实(8)7.8追求“诚实”者的“不诚实”事件――罗曼罗兰个案分析


  • 论诚实(3)四.为什么要引入“诚实”的第三个层次


    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 论诚实(1)“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


          ――摩西第九诫

  • 论诚实(13)9.4 走向“诚实”--带着“所是”走向“应是”


      “所是”(be)

  • 论诚实(12)9.3 普遍化与代入方法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第三层次

  • 论诚实(9)7.9必要的谎言


    必要的谎言是指一些正当且必要的谎言,如医

  • 论诚实(11)九.走向“诚实”


    9.1 提倡“诚实节”


    5月2日是美国

  • 论诚实(6)七.对“不诚实”的若干分析


    7.1为什么会出现“不诚实”

  • 论诚实(10)八.“诚实”与其它


    8.1“诚实”与“隐私”


    “隐私

  • 论诚实(4)五.对“诚实”三个层次的若干分析


    5.1 对“言行诚实”的若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