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论诚实(6)

编辑:秋痕 来源:国学文化
 
七.对“不诚实”的若干分析 


    7.1为什么会出现“不诚实” 


    为什么会出现“不诚实”? 


    我想,先民在没有道德或宗教之前,肯定没有“不诚实”的概念。一件坏事做就做了,说就是了。何况“什么是坏事”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所以,我认为,之所以会出现“不诚实”的概念,原因就在于人类形成了一种宗教观,一种道德律(一种善恶之分,一种正义与否的概念)或者是一种可能的处罚(如法律)后,在主体的行为(言语,行动)不符合这些规范时,他倾向于隐瞒和掩盖自己的行为,由此才产生了“不诚实”了概念。所以,“诚实”(前两层)是道德谱系上第二层次的概念,而不是道德谱系上第一层次的概念(如“善”)。如果没有这些先见成分,那么做恶就做恶,根本就没必要以“不诚实”的手段掩盖。 


    7.2根据“不诚实”的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不诚实”的原因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a.品德缺陷而不诚实:这一类是一般意义上的“不诚实”,也是显见的“不诚实”。在这类“不诚实”事件里,“不诚实”主要是由于品德上的原因引起的。 


    b.智慧缺陷而不诚实:在说谎者看来,他真诚地相信他的看法是对的。但事实上,他的看法是错的。不可否认的是,他自以是真诚的,他之所以说谎主要是由于他智慧的缺陷(也包含记忆上的缺陷)。这种“不诚实”十分隐蔽,而且说谎者因自以为是容易拒绝反省。所以这种“不诚实”的危害比前一种更大。 


    蒙田在《论撒谎》[3]里把第一类的“不诚实”记为“撒谎”,“撒谎一词源于拉丁语(我们的法语就源于拉丁语),这个词的定义包含违背良智的意思,因此只涉及那些言与心违的人”;把第二类的“不诚实”记为“说假话”,“说假话是指说不真实的,但却信以为真的事。” 


    7.3不诚实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主体第一次“不诚实”时,可能造成的危害并不是太大。但由于谎言总是有漏洞的,以后为了掩盖以前“不诚实”的漏洞,主体势必又使用新的“不诚实”来掩盖以前的“不诚实”。这个新的“不诚实”又需要下一个“不诚实”来掩盖……于是“不诚实”越积越多,积重难返。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不诚实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它主要指主体“不诚实”的“泛滥成灾”。 


    这种“不诚实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我是似曾相识的,有时做了什么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事,别人问起的时候,总是要仔细地编排出另外一套情节,还要仔细地研究各个细节是否符合情理。如果自编的情节出现了什么差错,那么没有办法,只好继续再编造出新的“谎言”。即使没出什么差错,心里也总是惴惴不安,深怕情节上出了什么漏子,深怕有人会揭穿我的谎言。 


    为了防止这种“不诚实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首先,主体需要防微杜渐,尽量防止“不诚实”的出现。但完全的“不诚实”是不可能的,在某种意义上,主体出现“不诚实”是必然的。关键就在于,当出现“不诚实”时,要“诚实”地承认自己的“不诚实”。“诚实”地承认了自己以前的“不诚实”,以后就无须再为以前的“不诚实”再搭上新的“不诚实”了。由此,主体的心灵走向坦然,走向“诚实”。 

关键字: 内容标签:诚实诚实
下一篇:论诚实(10)||上一篇:论诚实(11)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 论诚实守信(1)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

  • 汤一介:诚实守信 返本开新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讨论“诚信”问题。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我

  • 韩美林是炮轰于丹还是炮轰“诚实”于丹又被炮轰了,这次负责开炮的是韩美林,开炮地点是在两会期间的一

  • 论诚实(8)7.8追求“诚实”者的“不诚实”事件――罗曼罗兰个案分析


  • 论诚实(3)四.为什么要引入“诚实”的第三个层次


    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 论诚实(1)“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


          ――摩西第九诫

  • 论诚实(13)9.4 走向“诚实”--带着“所是”走向“应是”


      “所是”(be)

  • 论诚实(12)9.3 普遍化与代入方法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第三层次

  • 论诚实(9)7.9必要的谎言


    必要的谎言是指一些正当且必要的谎言,如医

  • 论诚实(11)九.走向“诚实”


    9.1 提倡“诚实节”


    5月2日是美国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