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史学大家眼中的国学热:于丹易中天是务正业的(2)

编辑:秋痕 来源:大众日报
 
大事不虚与但求会有
记者:“国学热”另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在当前大量历史文艺作品的出现,如书摊上历史小说一直很有市场,而历史影视剧就更多了。应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呢?
安作璋:关于一些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群众对他们褒贬不一。我认为这应当一分为二地去看。用文学艺术作品去把历史知识传播到群众当中去,这是扩大历史研究影响的有效手段,应该说不无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这样一些文学艺术作品,往往过于追求娱乐化和轰动效应,存在着对历史不尊重的“通病”。其中对于历史问题,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不少地方处理不够严谨,失真失实,甚至有意传播错误知识。比如《汉武大帝》这部电视剧,编剧说是根据史记、汉书搞的一部正剧,那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尊重历史了。但其中许多大的事情弄错了,有时把汉文帝的事情弄在了汉景帝身上,把发生在周勃身上的事情又弄到了周亚夫那里,这种张冠李戴的情况实在太多了,是一种很不负责的体现。
记者:如何处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关系的问题,其实是一个老问题。要想在实践中得到更好地解决,应遵循怎样的原则呢?
安作璋:我认为首先要注重历史的真实,要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适当进行艺术加工。我对一位历史小说作家的两句话印象比较深:第一句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大事是不能搞错的;第二句是“不求真有,但求会有”,如果不可能有的有了,这就成了问题了。这两句话我比较赞同。
所以说,在创作中,大的时代背景,历史发展趋势不能错,当时是在一种什么社会背景下,出现什么人物、事件,尤其是重要性的历史人物,重大历史情节不能错。在这种前提下,可以用当代思想水平、高度来处理历史上遇到的问题,也允许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进行合理想象。否则,脱离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就会给人误导,这对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是不利的,也不可能成为令人信服的好的艺术作品。


关键字: 内容标签:务正,史学,国学,眼中,易中天,于丹务正 史学 国学 眼中 易中天 于丹
下一篇:史学大家眼中的国学热:于丹易中天是务正业的(1)||上一篇:史学大家眼中的国学热:于丹易中天是务正业的(3)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