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点译的说明
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是一部独步古今自成体系的艺术创作理论。
此书引出了三百年的纷争和歧义,但通读下来,整个文章阅读并不困难,造成阅读障碍的主要是“一画”“絪缊”“尊受”“资任”等少数词语。由于整体上不难通读,而且是篇美文,我便采取了点译的方式——不做过多引证和繁琐解释,用尽量少的编译解决阅读障碍。
点译方法主要有:1、少量辨义;2、少量字、词增删和替换;3、少量语词顺序调整;4、校改和调整标点、分段;5、其中《笔墨章第五》《运腕章第六》《皴法章第九》《境界章第十》《蹊径章第十一》《林木章第十二》《海涛章第十三》《四时章第十四》《远尘章第十五》《资任章第十八》10章,因直接阅读原文困难不大,未做编译。
原则是:1、符合原意;2、不对抗多解性,不求处处定解。
目的是:解除阅读的主要障碍,同时使读者读译文时能有近距离接触石涛才情、思想和原文风采的快感。
【艺术号·专栏】刘骁纯: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点译(上)
【艺术号·专栏】刘骁纯: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点译(下)
清 石涛 山水图册
絪缊章第七
本章说明
遥接第一章,本章所用的“絪缊”概念是宇宙化生的又一说法,指混沌初开阴阳交会之气息,《易》:“天地絪緼,万物化醇。” 本章主要论述开启自我蒙昧,笔与墨会,合为絪缊,自成一家。与第一章对照看,更清晰的说明“一画”所指即“自立我法”。
“不可雕凿,不可板腐,不可沉泥,不可牵连,不可脱节,不可无理。”这是石涛对“自立我法”的五忌,中心是反对杜撰和生编硬造。
本章摘句
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
絪缊章第七 译文
笔与墨会,如天地交会之气息,是为絪缊。
絪缊不分,是为混沌。辟混沌者,舍一画而谁耶!画于山则灵之,画于水则动之,画于林则生之,画于人则逸之。得笔墨之会,解絪缊之分,作辟混沌手,传诸古今,自成一家,是皆智得之也。
不可雕凿,不可板腐,不可沉泥,不可牵连,不可脱节,不可无理。
在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盖以运夫墨,非墨运也;操夫笔,非笔操也;我脱胎夫山川,非我被山川外形所脱胎也。
自一以分万,自万以治一。化一而成絪缊,天下之能事毕矣。
絪缊章第七原文
笔与墨会,是为絪缊。
絪缊不分,是为混沌。辟混沌者,舍一画而谁耶!画于山则灵之,画于水则动之,画于林则生之,画于人则逸之。得笔墨之会,解絪缊之分,作辟混沌手,传诸古今,自成一家,是皆智得之也。
不可雕凿,不可板腐,不可沉泥,不可牵连,不可脱节,不可无理。
在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盖以运夫墨,非墨运也;操夫笔,非笔操也;脱夫胎,非胎脱也。
自一以分万,自万以治一。化一而成絪缊,天下之能事毕矣。
石涛 山水
山川章第八
本章说明
本章文尾特别谈到我法未生成前,曾经受到山川外形束缚的经验。因此本章着重论述以“一”贯通画理笔法和天权地衡(天规地则),并由此贯通我法与山川形神。
本章摘句
一有不明,则万物障。一无不明,则万物齐。
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所以终归之于大涤也。
山川章第八 译文
得乾坤之理者,山川之质也;得笔墨之法者,山川之饰也。知其饰而非理,其理危矣;知其质而非法,其法微矣。是故古人知其微危,理法兼顾,必获于一。
一有不明,则万物障。一无不明,则万物齐。画之理,笔之法,不过天地之质与饰也,山川天地之形势也。风雨晦明,山川之气象也;疏密深远,山川之约径也;纵横吞吐,山川之节奏也;阴阳浓淡,山川之凝神也;水云聚散,山川之联属也;蹲跳向背,山川之行藏也。
高明者,天之权也;博厚者,地之衡也。风云者,天之束缚山川也;水石者,地之激跃山川也。非天地之权衡,不能变化山川之不测。虽风云之束缚,不能等九区之山川于同模;虽水石之激跃,不能别山川之形势于笔端。且山水之大,广土千里,结云万里,罗峰列嶂。以一管窥之,即飞仙恐不能周旋也。以一画测之,即可参天地之化育也,测山川之形势,度地土之广远,审峰嶂之疏密,识云烟之蒙昧。
正踞千里,邪睨万重,统归于天之权地之衡也。天有是权,能变山川之精灵;地有是衡,能运山川之气脉。我有是一画,能贯山川之形神。
此予五十年前,未脱胎于山川也,所画精微,所以亦非糟粕其山川,而使山川自私而未令我脱出也,此乃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
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所以终归之于大涤也。
山川章第八 原文
得乾坤之理者,山川之质也。得笔墨之法者,山川之饰也。知其饰而非理,其理危矣。知其质而非法,其法微矣。是故古人知其微危,必获于一。
一有不明,则万物障。一无不明,则万物齐。画之理,笔之法,不过天地之质与饰也。山川,天地之形势也。风雨晦明,山川之气象也;疏密深远,山川之约径也;纵横吞吐,山川之节奏也;阴阳浓淡,山川之凝神也;水云聚散,山川之联属也;蹲跳向背,山川之行藏也。
高明者,天之权也;博厚者,地之衡也。风云者,天之束缚山川也;水石者,地之激跃山川也。非天地之权衡,不能变化山川之不测。虽风云之束缚,不能等九区之山川于同模;虽水石之激跃,不能别山川之形势于笔端。且山水之大,广土千里,结云万里,罗峰列嶂。以一管窥之,即飞仙恐不能周旋也,以一画测之,即可参天地之化育也。测山川之形势,度地土之广远,审峰嶂之疏密,识云烟之蒙昧。
正踞千里,邪睨万重,统归于天之权地之衡也。天有是权,能变山川之精灵;地有是衡,能运山川之气脉。我有是一画,能贯山川之形神。
此予五十年前,未脱胎于山川也,亦非糟粕其山川,而使山川自私也,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
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所以终归之于大涤也。
石涛 千山红树图
皴法章第九
本章说明
本章从关连的角度而非技法的角度礼赞皴法对塑造山川体面和生气的作用,以及山川对皴法的开启和激发作用。最后强调作画时忘掉山川和皴法,无为而为。
本章摘句
然于运墨操笔之时,又何待有峰皴之见?一画落纸,众画随之,一理才具,众理付之。审一画之来去,达众理之范围。
皴法章第九 原文 (直接读原文,没有编译)
笔之于皴也,开生面也。山之为形万状,则其开面非一端。世人知其皴,失却生面,纵使皴也,于山乎何有?或石或土,徒写其石与土,此方隅之皴也,非山川自具之皴也。如山川自具之皴,则有峰名各异,体奇面生,具状不等,故皴法自别。有卷云皴,劈斧皴,披麻皴,解索皴,鬼面皴,骷髅皴,乱柴皴,芝麻皴,金碧皴,玉屑皴,弹窝皴,矾头皴,没骨皴,皆是皴也。必因峰之体异,峰之面生,峰与皴合,皴自峰生。峰不能变皴之体用,皴却能资峰之形势。不得其峰何以变,不得其皴何以现,峰之变与不变,在于皴之现与不现。皴有是名,峰亦有是知。如天柱峰,明星峰,莲花峰,仙人峰,五老峰,七贤峰,云台峰,天马峰,狮子峰,峨眉峰,琅琊峰,金轮峰,香炉峰,小华峰,匹练峰,回雁峰。是峰也居其形,是皴也开其面。然于运墨操笔之时,又何待有峰皴之见?一画落纸,众画随之,一理才具,众理付之。审一画之来去,达众理之范围。山川之形势得定,古今之皴法不殊。山川之形势在画,画之蒙养在墨,墨之生活在操,操之作用在持。善操运者,内实而外空,因受一画之理,而应诸万方,所以毫无悖谬。亦有内空而外实者,因法之化,不假思索,外形已具而内不载也。是故古之人虚实中度,内外合操,画法变备,无疵无病。得蒙养之灵,运用之神,正则正,仄则仄,偏侧则偏侧。若夫面墙尘蔽而物障,有不生憎于造物者乎!
石涛 山水立轴画精品
境界章第十
本章说明
本段不是论述境界高下,而是评述山水画布局上中下三层,或上下两段的得失。强调贯通一气。
本章摘句
先要贯通一气,不可拘泥分疆。
境界章第十 原文 (直接读原文,没有编译)
分疆三叠两段,似乎山水之失。然有不失之者,如自然分疆者,“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是也。每每写山水如开辟分破,毫无生活,见之即知分疆。三叠者,一层地,二层树,三层山,望之何分远近,写此三叠奚啻印刻。两段者,景在下,山在上,俗以云在中,分明隔做两段。为此三者,先要贯通一气,不可拘泥分疆。三叠两段,偏要空手作用,才见笔力。即入千峰万壑,俱无俗迹。为此三者入神,则于细碎有失,亦不碍矣。
石涛 山水
蹊径章第十一
本章说明
本章不是讲艺术独辟蹊径,也不是讲如何画好山水中的蹊径,而是以蹊径之名,分述六种景致的特征。
本章摘句
(读者自选)
蹊径章第十一 原文 (直接读原文,没有编译)
写画有蹊径六则:对景不对山,对山不对景,倒景,借景,截断,险峻。此六则者,须辨明之。对景不对山者,山之古貌如冬,景界如春,此对景不对山也。树木古朴如冬,其山如春,此对山不对景也。如树木正,山石倒,山石正,树木倒,皆倒景也。如空山杳冥,无物生态,借以疏柳嫩竹,桥梁草阁,此借景也。截断者,无尘俗之境,山水树木,剪头去尾,笔笔处处,皆以截断。而截断之法,非至松之笔,莫能入也。险峻者人迹不能到,无路可入也。如岛山、渤海、蓬莱、方壶,非仙人莫居,非世人可测,此山海之险峻也。若以画图险峻,只在峭峰悬崖,栈直崎岖之险耳。须见笔力是妙。
石涛 山水
林木章第十二
本章说明
本章石涛自述所写林木,其风格、笔法、指法、腕法与古人不同之处。
本章摘句
(读者自选)
林木章第十二 原文 (直接读原文,没有编译)
古人写树,或三株五株,九株十株,令其反正阴阳,各自面目,参差高下,生动有致。吾写松柏古槐古桧之法,如三五株,其势似英雄起舞,俯仰蹲立,蹁跹排宕,或硬或软,运笔运腕,大都多以写石之法写之。五指四指三指,皆随其腕转,与肘伸去缩来,齐并一力。其运笔极重处,却须飞提纸上,消去猛气。所以或浓或淡,虚而灵,空而妙。大山亦如此法,余者不足用。生辣中求破碎之相,此不说之说矣。
关键字:皴法,脱胎,原文,混沌,蹊径,山水,中国书画 石涛 画论 苦瓜和尚画语录内容标签: 皴法 脱胎 原文 混沌 蹊径 山水 中国书画 石涛 画论 苦瓜和尚画语录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新国学理论
新国学2021年元旦新年贺词
明学与明品生活
文化革命、人类物种与理想社会和人生(一)引言
中医之数理科学化改革与基元系统人体数理模型
新国学的目标及启蒙运动
人性之声HK--悲惨世界
人性与是非善恶
关于美与艺术的内在原理之摘抄
理想的社会
宗教裁判法
对义务教育的批判
社会仿生的原理
新国学的精神
史书重修的一个原则
重修虚幻愚民的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