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姚有多等临摹蒋兆和《流民图》长卷局部
现代姚有多等临摹蒋兆和《流民图》长卷局部
左起: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陈伟安、美术史论家刘曦林、蒋兆和女儿蒋代平、蒋兆和儿子蒋代明
被称为20世纪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中国现代画坛艺术巨匠的蒋兆的53件作品于元月10日至23日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与广州的观众首次见面。
据广州艺术博物院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为了使广州观众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蒋兆和先生的艺术,展览将展出从泸州蒋兆和艺术馆及家属私藏中精选的53件(套)作品,包括艺术家最具代表性的史诗巨作《流民图》草图局部、蒋兆和先生临摹流民图全卷、蒋兆和先生书法长卷及少为人知的雕塑作品。《流民图》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占区,纵200厘米,横2700厘米,画面描绘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接近人大小,真实感人。画家成功地表现了民族灾难空前深重时期哀鸿遍野、人民流离失所的景象,以前所未有的宏大悲壮的场面,以雄浑刚劲的笔触,揭示了至真至善的人性,倾泄着对战争的愤怒和控诉,表达了对正义与和平的呼唤,使观众深感震撼。
全貌呈现几经波折的史诗巨作
《流民图》中国美术史上的宏篇巨作,其极高的艺术价值背后也蕴含了一段极其波折与富含传奇色彩的故事。从学位论文及就开始以蒋兆和艺术作为研究对象并出版多部理论专著的的著名美术史论家刘曦林也来到周三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分析了他对多年的研究成果,并介绍了《流民图》的坎坷经历。1941年,在北平沦陷区日军的眼皮底下,蒋兆和以超凡的胆识开始巨幅《流民图》的创作。为防干扰,他画一部分,藏一部分,使人难察全貌。1943年10月29日,此画易名为《群像图》在太庙免费展出,但几小时后,就被日本宪兵队勒令禁展。1944年,此画展出于上海,被没收。1953年,半卷霉烂不堪的《流民图》在上海被发现,后半卷从此下落不明,此为残存的上半卷。1998年蒋兆和夫人萧琼将此残卷捐献国家。全画通过对100多个难民形象的深入描绘,以躲避轰炸的中心情节点出了时代背景和战争根源,直指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具有深沉的悲剧意识、博大的人道主义精神与史诗般的撼人力量。《流民图》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精神力度,还因其艺术上的空前突破。他融合了中国画的线描和西画明暗塑形的表现手法,使中国人物画在写实技巧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继徐悲鸿之后又一位杰出的中国现代人物画家。
尽管真迹已被腐蚀10余米,但是在展览会展出一件和《流民图》草图的局部,这件作品保存完好,再现了《流民图》全貌。学生临摹《流民图》作品也如实反映了其全貌。此画是1994年为纪念蒋先生诞辰90周年,弟子们根据黑白照片复制了《流民图》的前半卷,并绘制了后半卷,将两卷合二为一卷,也就是展厅中看到的《流民图》全国唯一手绘复制件。
同样,因为时代动荡而致使蒋先生的作品大部分流失,但是本次展览采取了高仿品与彩绘,在家属与馆方的最大努力下,向观众呈现一代大家的艺术面貌与艺术时代风貌。
此外,2012年度网络红人“杜甫很忙”的创作原型便是蒋兆和先生1984年创作的《杜甫》,此件也会在展览中出现。
关键字: 内容标签:蒋兆和,流民图蒋兆和 流民图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