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8日下午3点半,由成都当代美术馆和四川大学美术馆联合主办,国际策展人特蕾莎-德-阿鲁达(Tereza de Arruda)担任此次展览策展人的“过去的事现在还在——靳烈”在成都当代美术馆开幕。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展出了艺术家靳烈近期创作的,尺寸不同的37件(组)作品,是其在德国时期根据成都当代美术馆的平面图而创作的。所有展出的作品,包括三维立体题材的作品,都以简单易明的极简布展方式布置展出。
靳烈1969年出生于山西,成长在北京。1990年移民德国,就学于杜塞尔多夫国家艺术学院专业自由绘画,自2002年生活工作在柏林。他的作品曾参加不同国家的联合及个人展览,在国际收藏家与机构中都会发现他的作品。 靳烈的艺术作品多年来专注于绘画中抽象与具象之间的巧妙关系,特别是二维与三维立体之间的视觉感应。
展览现场
这个展览项目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使用参考历史题材邀请我们反思过去与当今共同存在的意义。对艺术家来说,现实的存在是一个历史与当今相互关联的存在。通过他的作品表达出真实与虚构的边缘,现实与过去的双重性。
这次展览的标题, “Was vergangenist, istimmernoch da” (What is past, is still present)–“过去的事现在还在”,来自于德国新闻周刊“Der Spiegel”(明镜周刊)2001年特刊的“Die Gegenwart der Vergangenheit”(当代中的过去),特刊作者讨论的主题是“过去(历史)在当今时代的继续存在与其体现”。
靳烈装置作品
以此为含意,靳烈在选择了油画同时也展出了装置作品。这些交融在一起可以暗示给观众,靳烈是怎样感应现实与现实的历史,他对历史的感应清晰体现在他对现实的感应中。除了利用艺术历史题材,具体的也在几个作品中表现出他对媒体关于殖民历史报道的关注,欧洲(西方)与非洲,中国与非洲的内在联系。艺术家通过27年在德国生活以及在国际艺术平台上工作所获得的国际艺术交流经验与当地观众和艺术界,学院机构进行共同交流。
靳烈油画作品
谈及展览主题,艺术家表示,“过去的事情和现在是分不开的,展览作品的语言对成都的民众而言,可能比较晦涩难懂,但这都是在来成都之前就有所预料的,这恰恰也是比较有意思的一点,因为我也是中国艺术家,只是经历不同,受德国的影响比较深,所以我自己也想看看国内的观众怎么反应的。”
成都当代美术馆执行馆长蓝庆伟谈到,去年这时策展人特蕾莎带来的是克莱门斯·克劳斯个展“小皇帝”,这次是德籍华裔艺术家靳烈的个展“过去的事现在还在”。两个展览共同的特点,首先是根据展厅的空间样貌及结构做出调整,同时根据作品的特性进行布置。
左起:策展人特蕾莎、艺术家靳烈、艺术家王承云
策展人特蕾莎认为,艺术家靳烈在德国已经生活了20余年,作为他在中国的第一次个展,我们认识之初就在策划这次展览,已经有五年之久了。展厅里的作品,全部都是他根据美术馆当地形体来进行创作的。就“什么是过去,什么是现在,什么是未来”,并把自身经历呈现在作品当中。他的作品在德国非常成功,可能在中国还不被了解,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能让更多的人了解靳烈,继而搭建中西文化交流桥梁。
作为和靳烈有同样的德国学习经历的艺术家王承云表示,这些作品中对物件进行思考、创作,像平面构成类的东西,一下把自己拉到了20年前在德国上学的情景。此外,靳烈的作品中看不到我们习惯的审美方式,他的作品可以总结为“生命是在中国出生的,艺术生命是从德国开始的”,因为他没有在国内受过艺术教育,找技术可能比较困难,空间的、意境的也比较困难。在艺术家作品中,他的过去、现在、未来,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他用过去的照片、某一个时代的某一点点符号,这些艺术形式在我们身边都存在、发生过,他把这些艺术形式作为符号重新进行视觉、感应的组合。按照符号、构成的观看,技术恰到好处,他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根线条、每一处留白都是用了心的。
现场嘉宾合影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艺术家杨少斌,策展人鲁真臻,成都商报艺术投资总监王奇,成都当代艺术协会副会长、艺术家罗发辉,成都当代艺术协会秘书长姜涛,成都艺术界人士胡邵,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教授、艺术家王承云,四川大学美术馆馆长、艺术家熊宇等。
据悉,本次展览从2017年3月28日将持续至5月14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成都当代美术馆,艺术家靳烈,过去的事现在还在成都当代美术馆 艺术家靳烈 过去的事现在还在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