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艺术家书 东方如在:2017Inter-Youth国际青年绘画展启幕

编辑:邹萍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2017年12月11日上午,汇聚全球200多位优秀青年、300余件手稿作品的2017Inter-Youth国际青年绘画展(艺术·家书)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图为开幕式现场

现场嘉宾合影

2017Inter-Youth国际青年绘画展(艺术·家书)展厅内景

开幕时间:2017年12月11日 上午10::00展览时间:2017年12月11日-2018年1月3日地点: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承办单位:中国美院绘画艺术学院、中国学院美术馆协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研创处,中国美术学院外事处,中国美术学院实验教学管理部,“技艺与方法”研究中心,E-ART法国艺术学院联盟

  “‘Inter-Youth ’国际高等艺术学院青年绘画展是集世界一流艺术学院背景的优秀青年艺术家作品的展示与交流平台,它包含了青年作品的历史、现在、未来三种展示形态,具有高端、前沿、实验性的人文关怀精神以及追问绘画的本源传承、融合、创新的时代使命。”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副院长、展览总策划井士剑说。2017年12月11日上午,汇聚全球200多位优秀青年、300余件手稿作品的2017Inter-Youth国际青年绘画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主要通过本子与册页、小稿、草图、对比图、组图五个部分进行梳理与呈现。展期持续至2018年1月5日。同时,由比利时双年展策展人乔·本泽康Joel·Benzakin策展的特别展“东方如在”将于12月16日同地开幕。“大思考就是要抛弃定见, 让已有的和固有的消逝,以宽广的虚怀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要跨越疆界,吸纳有益的思想,拥有国际视野,不拘一隅来发展。最后要返回家园,反悔原发之处。”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由此期翼保持绘画的溯源性和延展绘画的感受力。“这个展览不但是‘东方来信’,同时也是艺术家写给自己的一封家书。”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世名现场分享了其关于“Drawing”的两点思考:Drawing是非作品化的,或者说,是超越作品的;Drawing是一种实验状态,它始终是为了作品的准备。“我猜测,这次的展览以Drawing为题,其用意在于用东方艺术的本质性特征,重塑我们对绘画本身的理解,是发送给国际当代绘画界的一封东方来信。”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钱晓芳宣布展览开幕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世名致辞

 “东方如在”特别展策展人乔·本泽康Joel  Benzakin致辞

外国嘉宾德国汉堡美术学院教授比吉特·布雷纳  Birgit Brenner致辞

外国作者代表 美国纽约视觉艺术学院Jihyun Lee致辞

中国作者代表 中国美术学院刘志成致辞

本次展览总策划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副院长井士剑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院长杨参军宣读获奖名单

开幕式由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院长杨参军主持

  法国著名策展人乔·本泽康Joel Benzakin,英国温布尔登艺术学院教授格萊特·埃文斯Geraint Evans,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艾立森·阿勒得Alison Alder,德国汉堡美术学院教授比吉特·布雷纳  Birgit Brenner,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露丝·沃勒Ruth Waller,美国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教授朱迪•琳恩•基Jodie Lyn-Kee-Chow,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钱晓芳,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世名,中国美术学院实验教学部管理部主任胡惠君,中国美术学院外事处处长江河,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处处长毛建波,中国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处长俞坚法国艺术家萊诺•艾斯提夫 Lionel Esteve,比利时艺术家露西亚·布鲁Lucia Bru,比利时艺术家米歇尔·弗朗索瓦Michel Francois等国内外领导嘉宾以及德国汉堡美术学院、美国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的学生代表莅临现场。

2017Inter-Youth国际青年绘画展(艺术·家书)展览现场

  艺术•家书

  这是中国美术学院“世纪之星”第十二个年头,也是Inter-Youth走向成熟的第三年。今年展览以“艺术•家书”为主题,特别提出了青年学者如何在今天繁荣和多元的时代下回到最本源创作的命题。所谓“书”,就是生发、绽开、舒畅的展现。把言论、思想、情感通畅地记录在简牍上,重在明白决意。“家书”的初意便是与家人来往的信件,一字一句饱含了浓浓的亲情。而将其引申为一个展览主题的阐释,便是想说明艺术家之于创作最为真切而初始的表达和意图,是基于一种“即兴”灵活而又舒畅的抒发。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院长杨参军认为,“艺术•家书——2017 inter-youth 国际青年绘画展”的参展作者均为国内外初露锋芒的青年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和手稿将向观众揭示艺术家创作的思维轨迹,以及绘画中那隐秘着的无穷魅力。“本次展览之所以强调手稿,打破以往艺术家注重作品完整性的展示形态,呈现艺术作品的‘非最终状态’,正是期望以最原初、最本真、最直观的艺术源泉来重返对精神家园的观望。”在此之前,Inter-Youth 国际青年绘画展已成功举办了两届,主题分别为“此时•虚造”“实验•绘画”。前者强调绘画以人为主体,对自然世界的心理与生理的反映;后者则展示了艺术家在想象力和创造力生成之中绘画方法论的研究。今年的“艺术•家书”是前面两届展览主题的发展与延伸,强调艺术家思想与创造的过程,寻找艺术创作的规律。“我们通过每一届的主题延伸,进行学术梳理,呈现展览前瞻性、学术性、开放性的特征。并持续为国际青年艺术创作注入力量,打造一个既具有学院学术脉络和厚度,弘扬中国文化精神,同时又具有世界的前瞻性和开放性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这些作品中,有为了系列化或完整的创作而收集、积累的素材以及充满尝试、探索性思考的小稿;有记录艺术家“思想流淌”和绘画背后的绘与书的笔记;也有以一种自由、轻松、随意的绘画状态去捕捉眼前事物的速写;还有揭露绘画创作秘密的草图以及大量组合。它们如同一封封家书汇集到西子湖畔,形成了一个个今天在数字时代的数字传递。

2017Inter-Youth国际青年绘画展(艺术·家书)展厅内景

  东方如在

  为更有力回应“艺术·家书”这一主题,主办方还特别策划了“东方如在 Drawing as Art ,Art as Drawing ——手稿展”,邀请了比利时双年展策展人乔·本泽康Joel·Benzakin为策展人,展出了13位国际知名艺术家的共50余件作品,分别来自中国、法国、德国、英国、美国、韩国、比利时等国。这些作品的聚集,将进行关于国际境遇下的东西方艺术精神共同性的阐述,旨在回到艺术最本初的意图和始点,更强调当代艺术发展的新节点和转折。这些艺术家中有国际重要的艺术家,如卡普尔、布伦、尼奥·劳赫和蒂姆等,也有东方代表的艺术家许江等。卡普尔作为印度裔英国人,其作品影响力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直到今天,形成了一套具有东方性的世界观与创作方法;李禹焕是前卫派“物派”(Mono-ha)的代表人物和理论奠基者之一,而许江作为当今中国关注社会和历史的当代艺术家之一, 其人文思想性更着眼于绘画东方性的开拓精神与创造性;陈箴的装置艺术草图具有深厚的历史记忆;尼奥·劳赫将作为绘画形象的初始素描本质形象性与抽象形式结合在一起,概括和建立出日常生活的信仰。

  总而言之,Drawing as Art , Art as Drawing 即是东方如在。呈现出这个时代东方的一种曙光和艺术感召,呈现出世界东方的一种艺术汇集,以及当代艺术家创造力和思想性集合于视觉的整体呈现。

艺术·家书 部分展品


关键字: 内容标签:Inter-Youth,艺术家书,东方如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Inter-Youth 艺术家书 东方如在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下一篇:最大规模巴西当代艺术展登陆北京 “对流”呈现全球化的另一面||上一篇:这场新媒体艺术展如何“消寂”现在 重塑未来?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