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李云集青绿山水个展西安锦业美术馆开启 呈现学者型画家的“境无界”

编辑:刘爽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李云集和嘉宾及学生们合影  (雅昌艺术网讯)12月2日,“境无界——云集山水”李云集作品展开幕式在锦业美术馆如约而至。这是李云

李云集和嘉宾及学生们合影

  12月2日,“境无界——云集山水”李云集作品展开幕式在锦业美术馆如约而至。这是李云集第三次在锦业美术馆举办个展。本次展览由西安美术学院、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西安高新区党工委宣传部、长安画派文化投资集团主办,锦业美术馆、徐义生艺术馆承办。

  本次展出的李云集青绿山水皆是近一两年的新作,与以往的青绿山水不同,这次采用了新的绘画材质,以及新的呈现形式。展出的作品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意趣。正如李云集所说:“这是一场温故而知新的展览,也是我在校任教的一次教学作品展示,青绿山水,也能画出诗言志的境界。”

西安美院副院长姜怡翔致辞

  作为专业美术学院的老师,绘画能力的合格是前提。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不只是单向的某种绘画能力的体现,他必须博学全面,有自身艺术方向的理论体系,这种理论体系是一个成熟艺术家的标志。云集在山水绘画方向上很全面,也懂得创新,作为学者型画家一直在探讨艺术之路艺术语言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既有积墨、浅绛山水的面貌,还有青绿山水的面貌。他在多面貌呈现的同时,其实是绘画丰厚传统底蕴的集中展示。作为一个优秀的学者型画家,他既有表达自己面貌的能力,也有服务社会的能力,期待他其他面貌的呈现。

西安美术馆馆长杨超致辞

  我是李云集的同学,也是很好的朋友,相处了几十年。在美院上学的时候,李云集是国画系,我是版画系。但是我们两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国画。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当时国画有个危机,很多人认为中国画穷途末路。李云集一直坚持着对国画的热爱。大家知道中国山水画从中晚唐开始最重要的面貌就是青绿山水画。只不过是在五代、北宋开始伴随着文人画的崛起,青绿山水画相对处于一个边缘化的状态。可以说李云集给我们今天的艺术家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在作品里能够体现作为一个今天的艺术家对当下社会的一种观念上的认识,这是李云集这几年探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主席解安宁致辞

  李云集的这一批青绿山水画,我认为是对中国最古老绘画的传承。同时,在他的作品重彩和墨的使用上有着很大的创新,突出一种很强的当代视角当代意识。善于运用构成的形式,色墨混合的形式,还运用了纸张的进行性,既具备一种传统的表现样行,还具有很强的当代性,这种时代性,不是一种技法,而是一种思想。从作品中我们能看出云集作为文化型学者的精神与担当。正是心灵与造化的碰撞,我们能感知其画中活生生的现实场景,新鲜的生活气息。这是长安画派精神的一种传承,长安一直追求现实与心境的结合,云集的绘画语言做到了。

美术评论家张渝致辞

  展览有两个特点:一是展览讲究品质,讲究作品的品质,讲究画家的品质。这是审美上的一个而选择。二是,展览的名字境无界。无界不管有多少种类,最终都要回到境,是对境的一种阐释。境是什么境,谈到青绿山水,最容易想到的美学范畴就是静物,但是李云集的作品让我想起了鲁迅评陶渊明的一句话:陶渊明因为不太静物而显得特别伟大,我觉得这句话特别可以让我们深思。实际上李云集的作品也存在这个特点,并不是太静物,但显得特别不一般。

西安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天平致辞

陕西省收藏家协会会长乔连学致辞

西安瑞安商会会长黄余良致辞

画家李云集致辞

  青绿山水其实不是我探索的重点,但是我作为高校的教师给学生施教的过程中间,青绿山水是不可回避的一个课程。所以我就把青绿山水,包括这个展览也应该是我在大学教课的成果展现。青绿山水在中国古代艺术发展史上是非常古老的,也是特别基础的一个表现方法。原来它一直表现在院系绘画里。青绿山水我认为颜色本身没有雅与俗的关系,关键是从事此职业的人有雅俗之分。此次展览我也一直沿用的是温故而知新,沿用过程中是对传统的探索。这些也需要我们这一带人努力去做。

锦业集团董事长戴慧敏致辞

  站在收藏与爱好者的角度上,我将此次展览看作是一种玩儿的心态,李老师大画小画皆能画,这不仅是一个艺术家的水平体现,也是造诣体现。这个展览我认为有三个粘合度:第一点是关于和李老师的粘合度,与李老师,来一场“约会”,我们约了五场展览。这不仅是锦业美术馆的一场摸索,对于我这个收藏爱好者来说也是对未来是否收藏延续的信心。第二是展览和收藏市场有一个粘合度,收藏可能有很多骗局,收藏很有趣,我认为这场展览和收藏的粘合度非常高。第三点是和艺术爱好者的粘合度。将启发他们对艺术的认知和爱好。

主持人银河

开幕现场

上一页 12 下一页
关键字: 内容标签:西安美院,青绿山水展,锦业美术馆,李云集西安美院 青绿山水展 锦业美术馆 李云集
下一篇:2017深双外围展蛇口首秀 开启“影、音、设”多元视角||上一篇:四展“同行”:中华艺术馆举办“一带一路”国际艺术联合展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