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演出印象深刻的不多。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在文化界倒做得比较“轰轰烈烈”。国家投入巨资为优秀作品提供修改和展示的平台,体现了国家气魄和国家力量。获得2002—2003年度“精品剧目”的10台作品,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近几年的舞台创作成果。此事虽好,但评委的组成和评选方法等还有待完善,而且此工程是否能够长久也让人心存悬念。好事做好,道路还挺漫长。
今年的实验戏剧也颇令人瞩目。引起轰动的当数国家话剧院的《赵氏孤儿》和北京人艺的《赵氏孤儿》。两台戏都把原来的复仇悲剧结局作了较大改动,孤儿已不再愿意承担复仇的责任。以往的实验戏剧注重于舞台表现形式的探索,而《赵氏孤儿》则对传统的经典剧本作了现代意识观照下的解读,让观众看到了戏剧的另一种意蕴。
戏剧界最惹眼的动作可能在理性思考层面,动作幅度之大前所未有。除了一些小的研讨之外,大规模的讨论有两次,一次在陕西,讨论新世纪戏曲如何发展;一次在广东,关注当代戏剧命运如何,后一个论题讨论了一年之久。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三点是明确的:一是戏剧“称霸”舞台、一花独放的局面已成过去,应以平常心看待戏剧的现状,正视现实———戏剧在文化百花园中仅有一席之地,从而稳定心态,集结队伍,寻求出路。
戏剧的出路从感性摸索到理性思考,从看惯了戏剧的大红大紫到现在承认仅为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有关戏剧的思考越来越实际,越来越清醒,越来越平和,于是,戏剧的承载不再过于沉重,对戏剧的期望和要求也会越来越宽容,戏剧的路也许会好走一些。
关键字: 内容标签:摸索,感性,戏剧,理性,思考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