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艺术季的8大单元中,受关注度最高的莫过于“集美·阿尔勒发现奖”,每年由5位策展人提名10位华人摄影师,他们在展览现场分别拥有一个独立的空间,以小型个展的方式进行呈现作品。
“发现奖”大奖的得主放在摄影季活动最后一晚压轴公布,大奖获得者将获得10万元人民币奖金。
2020年被提名策展人包括为刘潇、鲁小本(Ruben Lundgren)、沈奇岚、于渺、郑梓煜。
他们提名的10位艺术家包括:(按姓氏拼音排序)华伟成、蒋鹏奕、李舜、马海蛟、马良、蒲英玮、沈绮颖、孙瑞祥、徐晓晓、周裕隆。
蒋鹏奕:《半成品》
蒋鹏奕 《半成品》展览现场
出生于1977年的蒋鹏奕展出了他的经典装置影像作品《半成品》,这位艺术家出生的年代正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伊始,他的成长、经历与思考,契合了中国40多年来现代城市的变迁。
选自《半成品》系列,2000年-2019年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将老式黑白电视镶嵌于脚手架组成的组合中,视频中播放的是从2000年至今20年间多个城市的影像,题材涉及了城市、乡村在城市化建设中的不同影像,像档案一样记录着中国社会的发展。
沈绮颖:《流沙志》&《保持沉默的大多数》
沈绮颖出生于1978年,她的摄影作品更多的是对当下世界“风景”的关注。《流沙志》关注的是全球可用沙资源的枯竭问题。
沈绮颖展览现场
沈绮颖《流沙志》系列
与我们想象的不同,再全球大规模城镇化的背后,沙子已经成为人类除了水和空气之外使用最多的资源。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全球可用沙年消耗量达到400亿吨,其中约300亿用于混凝土。
越南,选自《流沙志》系列,2017年 图片由艺术家/马格南图片社提供
2017年开始,沈绮颖辗转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中国多地,用镜头记录下挖沙后的场景,就如当代的“风景”记录,思考这一环境问题。
与古人风景画不同,现代“风景”并非是简单的风景,往往与社会、政治关联。例如沈绮颖的《保持沉默的大多数》两幅影像视频,镜头呈现的都是风景秀丽、烟雾缭绕的山峰风景。
沈绮颖 《保持沉默的大多数》
其中,一座是位于朝鲜与中国边境线上的白头山(中国称为长白山),代表的是朝鲜、韩国共同的精神家园。
另一座是美国华盛顿喀斯喀特山,美丽的风景背后,这里也是一座核反应堆的所在地,美丽风景中的江水为核反应堆提供用水,生产出了1945年投向长崎的第一枚原子弹。
观众如何在两座美丽的“风景”背后知晓这些有关政治和社会的背景呢?摄影师给图像配上了诸多声音,例如核辐射监测的滴滴声、电话铃声,“原子弹之父”关于广岛事件的访谈的声音等。配上了声音的美丽图像,显然已经不是纯粹的“风景”。
马良
马良是一位迷恋老物件的摄影师,他的摄影作品中有回溯旧时光的情绪。
马良 《彼岸花》系列
选自《彼岸花》系列,2020年 老照片,植物,动物骸骨等,用工业级平板扫描仪获得最终图像,艺术微喷输出,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现场展出的《彼岸花》系列作品中,马良用了一些上世纪80年代的老照片,将照片放置于各类花卉中间,旁边偶尔也会放置老物件和动物骸骨,再以工业扫描的方式形成新的图像。大尺幅的图像严肃地呈现在展厅里,张老照片、花卉的细节都被放大,视觉效果震撼。
马良《镜花水月》系列 2011年
李舜:二手卧游
李舜的创作方式与互联网有关,他总是在谷歌地图街景中畅游那些他从未涉足过的地方,并截取一些异常的画面,例如一截飘在空中断掉的旗,一块麦当劳的广告牌、一片不知是何处的海面、一块无来由的马赛克……
李舜展览现场
李舜展览现场
李舜展览现场展出作品
然后围绕这些图像本身,进行翻拍,并用电脑进行处理,把图像的负像效果用素描的形式进行绘制,并制作成铂金工艺的照片。最终展出时将谷歌截图翻拍照片、素描绘画、黑白底片、铂金工艺相片同时展出。
1984-红旗飘扬,2020年 墙纸微喷,收藏级相纸,《1984》小说页面上绘画 8x10英寸黑白负片,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将现实与虚拟世界间进行微妙的转换,在疫情之后,当所有人都无法旅游,人们开始在网络上周游世界,李舜的这种艺术创作方式巧妙的契合了当下的世界状态。
华伟成:到洋人街去
2006年,重庆城郊开业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游乐园,名为“洋人街”。园区内布满了各种山寨的著名建筑:例如金字塔、长城、威尼斯桥等世界著名的景点,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奇怪的标语与本土小吃并置于一起,使得这个地方就像一个魔幻世界。其低廉的消费、土洋结合的风貌,非常受大众青睐。2019年,洋人街开始北拆除,这片区域未来会被打造成一个高端商业购物区。
华伟成《到洋人街去》展览现场
华伟成《到洋人街去》展览现场
2015年夏天,摄影师华伟成在洋人街遇到了故事的主角孙治国,孙治国是一个精神病患者,被称为“洋人街皇帝”。华伟成开始与孙志国一起,开启了他关于这个系列的创作。华伟成拍摄孙治国,拍摄他的身体、表情和行动,展览以特有的荒诞的形式来呈现,现场摆放了孙治国的照片,悬挂了洋人街的标语,设置了土洋结合的“打地鼠”游戏,地上随意散落着关于展览的宣传单,一切都荒诞、诙谐。
徐晓晓:饮马长城窟行
2017春天,80后摄影师徐晓晓开始了一个摄影项目。她从山海关出发历时一年到达嘉峪关,拍摄了长城沿线普通人的生活状态,行程一共两万五千公里。跟随着长城,她拍摄了沿途的居民们生动的生活状态。
孙瑞祥:陌生的日子
孙瑞祥自2012年开始主攻人物肖像,主要拍摄影视明星肖像,并与众多知名时尚设计师合作拍摄。
极乐,2009年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过几年的城市人物肖像摄影创作之后,孙瑞祥突然意识到自己总是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观察他人内心状态,2018年机缘巧合之下,他去到了云南, 开始转移到对于原生态的自然界里未知的花朵的观察。在观察在茶林原生境里形形色色的花卉过程中,终于让他以一种开放且安静的心境去观察自己的内心状态。
周裕隆:艳阳高照
周裕隆的摄影创作更像是对戏剧现场的再现,他往往去选择一些中外历史上的特殊事件,通过搜集、研究历史事件本身,再邀请演员还原当时的现场拍摄下来。他的每一张摄影作品都要准备1年以上,拍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他以这种方式追寻历史,画面又表达出历史的神秘感。
周裕隆《寻找无双系列-围观者》2017年
比如他的作品《寻找无双》,拍摄的是北方的农村一个有龙的传说的故事,他制作了“龙的骸骨”并放置在北方村外的荒野上,邀请村民们来围观,他拍摄下村民们的反应和整个过程,以照片、影片的方式展出。
周裕隆《牺牲者系列》
周裕隆《牺牲者系列》
马海蛟:《如果把绿色删除,如果开始关心植物》
马海蛟近来的作品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他在展览现场营造了一个绿色世界。
步入展厅之后,右侧墙面上展出了近十余幅黑白摄影,拍摄的是俄罗斯海参崴港口的海面,每幅摄影的水面上漂浮着一截木桩,木桩上刻着“当心”“一路平安”等中文词语。
马海蛟《如果把绿色删除,如果开始关心植物》 展览现场
马海蛟《如果把绿色删除,如果开始关心植物》 2019-2020年 双频影像,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黑白摄影之外,他以新作《如果把绿色删除,如果开始关心植物》营造了一个绿色空间,影像以“绿色”和“植物”为主要拍摄对象,画面中充满了人造绿植、用于抠图用的绿幕、绿色交通信号灯、具有植物隐喻的艺术史图像、播放着绿色流动文字的LED 屏幕等极为高纯度的绿色。
蒲英玮:《写真伦理:中非影集》
蒲英玮在作品中关注中非关系话题,一位亲属参与中国援建中非水利工程,他的同学和邻居也是一位无国界新闻记者,并经营着自己的淘宝店,淘宝店里卖的就是从非洲淘来的小物件,这些都给他提供了特殊的观察视角。
蒲英玮《写真伦理:中非影集》展览现场
蒲英玮《写真伦理:中非影集》系列
在《写真伦理:中非影集》中,蒲英玮聚焦三位不同身份背景的中国人,他们依照不同目的拍摄了他们所看到的不同的非洲。蒲英玮对于他们的照片进行翻拍、并且选取一些进行手工着色处理。三位主人公由于各自与艺术家的关系被串联起来,形成一种颇为微妙的亲缘与地缘关系。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当代艺术,摄影,集美·阿尔勒,青年艺术家,,拍摄,展览,系列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当代艺术 摄影 集美·阿尔勒 青年艺术家 拍摄 展览 系列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