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6日下午,“绿色时空—著名美术家和你聊主题创作”公教活动在湖南美术馆报告厅举行,由湖南美术馆馆长魏怀亮担任主持,艺术评论家许向群、著名军旅画家骆根兴、孙浩分享了在主题性创作上的经验和心得。
许向群首先对“主题性绘画”进行了重新定义。“主题性绘画”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主题性”这次会是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出现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从俄文翻译过来,指有情节的历史或现实题材绘画、风俗画,之后约定俗成,逐渐将围绕重大题材、紧扣时代脉搏、弘扬主旋律的作品统称为“主题性美术创作”。
石鲁《转战陕北》
詹建俊作品《狼牙山五壮士(油画) 》
接着,许向群就如何赏析主题性绘画,对新中国主题性创作做了详细梳理。
《转战陕北》、《狼牙山五壮士》、《毛主席在井冈山》的作品都是早期的经典作品。到了70年代,我国主题性美术创作中的形象表达和视觉特征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许多作品借用舞台化的造型方式,突出主题人物的光辉形象,将充满“阳光感和幸福感”的审美趣味渗透于现实主题之中。这些作品作为一种样式的代表或典型,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图像特征和语音风格;
伴随改革开放,主题性美术创作积极探索现实主义的时代变革和发展之路,广大美术工作者坚持以现实主义精神为指导,通过多种创作方法、各类流派互相碰撞交融,扩展了视野、开放了心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建构起日臻丰富的主题美术创作新面貌,罗中立《父亲》、刑庆仁《玫瑰色的回忆》、苗再新《热血男儿》等都是这时期的代表作;
到了21世纪,主题性美术创作在中国美术“熔铸中国气质,塑造国家形象”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全国美术工作者坚持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实践活动,创作方面始终坚持弘扬主旋律,在彰显核心价值与注重人文关怀等方面,凸显学术性的追求与个性化的表现,构建了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时代形象和美学特征。
对于当下“主题性创作不再感人”的问题,许向群指出,缺乏思想认同和感情投入是主要原因。他建议,艺术家要转变观念,跟上时代进步,并在创作中注重学术诉求和创造能力,要以一种创作的态度对对待这件作品。
袁武《抗联》系列作品
陈坚《受降》
在骆根兴看来,主题性创作属于舶来品,与中国本土的文人画诉求有很大不同。“主题性创作是为了表达我们对社会的一种美好向往,是对精神家园的描述。”骆根兴以陈坚的《受降》和袁武的《抗联组画——生存》为例,强调创作中要有真情实感,宏大场面注意细节,也要有点睛之笔。“《受降》中那位拄着拐杖的士兵就是点睛之笔,给画面增加了故事性,抓住了人们的吸引力;袁武为了画好抗联组画,特意跑到了杨靖宇将军牺牲的地方体验,他自己冻得够呛,对当时艰苦的环境有了切身体验。”他提出,主题性创作之前要想好,我们究竟要表现什么:“与个人创作只要关注自身兴趣爱好相比,主题性创作不仅带有人的感情,还要体现国家意志和民族意志。作品指向的观众是最普通的人。”
孙浩《平型关大捷》
艺术家孙浩也强调,在创作中要投入真情实感:“哪怕是一课小草,也要注入情感。”孙浩分享了自己创作《平型关大捷》的创作经历。平型关大捷很多人画过,他在走访时发现,其实平型关这个地方本身很窄,于是他一步步调整思路和画面结构,一点点升华。孙浩提出,随着时代发展,主题性创作将来要怎么操作是个问题,艺术家要在创作中不断更新和改变。
湖南美术馆馆长魏怀亮在总结时传达了中国美协副主席李翔关于主题性创作的看法:基本功非常重要。平时要注重积累素材,不能忽视对情节的刻画训练。魏怀亮希望,通过展览和系列讲座分享,能让湖南主题性创作越做越好。
此次公教活动为配合新展举行。2020年7月26日上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南美术馆、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绿色时空——新时代主题性美术作品邀请展”在湖南美术馆开幕,展出全国老中青三代军旅美术家创作的150余件优秀主题性美术作品,代表了军事美术创作的最新成果。此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25日,除周一闭馆外,每日9:00至17:00免费向社会开放。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主题性创作,公教,军旅艺术家,湖南美术馆,,湖南,作品,美术主题性创作 公教 军旅艺术家 湖南美术馆 湖南 作品 美术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