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曹星原:绚烂之极·归于平淡_朱乃正画苏东坡诗_苏东坡--人生-苏东坡-转头

编辑:杨晓萌 来源:朱乃正艺术研究
 
诗画中的人生观今天是2020年7月25日。七年前的今天,朱乃正老师离开了我们,他再也不能拎着他心爱的

诗画中的人生观

今天是2020年7月25日。七年前的今天,朱乃正老师离开了我们,他再也不能拎着他心爱的小油画箱,四处寻找、描绘触碰了他的心灵的景色。在过去的七年中,我们建立了朱乃正艺术研究中心,并一直尽我们的能力保持中心的活跃度。

在这七周年的忌日到来之前,我整理了一些手边的材料,回溯乃正师的一生,感到有他的一个重要特点一向为大家所注意,但是却没有深入思考。谨此以我对这个现象的初步思考以苏东坡的诗词配朱乃正的绘画作为思路的起点:

1、作为七周年的纪念;

2、给喜爱乃正师作品的人们汇集一部分作品以及对作品深意的探讨;

3、通过苏东坡的诗词,理解为什么乃正师在身处逆境之时却画出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

缘起:

我们都注意到一个现象,那就是朱乃正老师的书法中有大量的内容来自宋代文人苏东坡的诗词歌赋。所以在2009年筹备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悟象化境:传统思维的当代重述”这个展览时,和乃正师聊起他的好友卢沉画过很多《苏东坡像》,我说,那么你也用油画来画一张油画《苏东坡像》。这件作品在美术馆展出后,乃正师捐给中国美术馆作为永久收藏。

另外一个现象则要回到几十年前。我这一代人在学画的时候,都临摹过乃正师的作品。当他的《新曼巴》在七十年代初出版的时候,我用了一角一份的价格买了一张四开的印刷品,并且对照着临摹了很多遍。但是我却无法临摹出他的色彩的透明感,更不用谈表现力了。当我谈起这段经历时,很多人都表示他们也临摹过这件作品,也为这件横空出世在当时一片红海洋的宣传画中、却完全另类的审美感而惊憾。无论是这件《新曼巴》,还是乃正师的各种写生和创作,他的作品中一直贯穿了一种令人神往的视觉效果,似乎他在用自己的作品超越他的生活困境。

ovDZ605GFhf9nEihpqFvcNmtH27kGM0tmpZzNVr6.png

图 / 《新曼巴》1972 120x 150cm

综合这两个现象,我想尝试着,在乃正师的七周年忌日整理一部分苏东坡的诗词,和一部分乃正师的作品,两相比较,就能够得出一个结论:几十首苏东坡的诗词,说尽他的才华横溢却坎坷不断的一生;几十幅朱乃正的作品,尽显他才华横溢却坎坷不断的一生。但是他们两位在才华和坎坷中找到了一个平衡,那就是用作品抒发心境,以作品代言人生。更重要的是我们都能在他们的作品中得到一个人生的启发: 宏观地看,人生与历史不外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因此,微观地体验,就要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洒脱、乐观、无记得失,因此人生才能璀璨晶莹,熠熠发光。

夜阑风静縠纹平

CTunreUgifjtRfWxEuhVNUcd1vJr3x461cf2qvDJ.png

图 / 夜闻空山 东坡小像 2008-2009年 200x200 cm 现藏中国美术馆

(注:受启迪于好友卢沉画过很多《苏东坡像》,遂以油画成《苏东坡像》)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73Zo9a3VrCO0YzdUCzi9E9JRzkSzuq5P0b2fUoe7.png

图 / 春风 1982年120 x120 cm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望江南·超然台作》

雪飞炎海变清凉

tt9gHrPDLogWVq9LHOu1xFnznBtzL3WiV5rotlCc.png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

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

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jr7ajCUghi0n4vL3V55wliKrIvjromm4UuaT5BQl.png

图 / 执薄悟深 2008 80x80 cm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行香子·述怀》

山头只作婴儿看

TKEDUXFCM1SgcQtYidOp9I7DvjmhtZjC4mT0wldg.png

图 / 雾锁众山,2009年,58×58cm

已外浮名更外身,区区雷电若为神,      山头只作婴儿看,无限人间失箸人。

《水月寺》

看破人生路,万事转头空

YTKJzAUg1Zn1ChQ2YnmcmDgRUTGPId46HOpwoheP.png

千尺长松挂薜萝,梯云岭上一声歌。

湖山深秀有何处,水月池中桂影多。

看破人生路,万事转头空。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西江月·平山堂》

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

WZPSnqEY21tC9aT8Up2nCrq7WlNFmkVEFrHD9I4b.png

图 / 进入郎木寺 麻布油画 46×36cm 1973年

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临江仙·送钱穆父》

人间有味是清欢

zCuJoVvLiLOFH0UBdTAHOo6oOjSpcSEy1B1bo7I0.png

图 / 园中小湖  木板油画  2003年,23×24cm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夜来八万四千偈

YQ3zPRfFXXhEGQBc0txBlKuEvCOzPfoe3amuC2Ky.png

图 / 《暮》50-x70布面油画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偈说》

鸿飞那复计东西

A0exu2dyDLMNTXoBcrsVsxql97Ea2lsZUJqdDaxH.png

图 / 漠之余辉,2001年,24×23cm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趾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骞驴嘶。

《和子由渑池怀旧》

老夫聊发少年狂

wLweuMlLWQzOfAGQjmKrD4kNnHyirdkuOpAwq0Lm.png

图 /  风雪云松 200×200cm 1998年

(注:1990年代末,乃正师兴致大发,开始创作西风系列,欲在油画的语言中找到中国感情的表达)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山色有无中

jZ6rHRS3jeuutbYtSuYQ7MlCZiDEELKSoD5AKvw9.png

图 / 《静湖》布面油画 1991年 80x80cm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

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

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未转头时皆梦

EkVR6znlXsEGwVOrywMm2P2ZHbCB0MZToCj8yMVN.png

图 / 风景写生,木板油画 2000年,23×24cm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西江月·平山堂》

惆怅东栏一株雪

(注:乃正师对梨花情有独钟,特别是青海贵德的梨花,数次前往写生)

UQEtv5hnQWFjR4LfaU6b3Xqia5el44wH4KFVswLc.png

图 / 贵德梨花  木板油画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东栏梨花》

赤壁怀古

t7bRHKRIM6pKzcAsg2VjFaBapXYW1QXk2UYarObT.png

(注:画的是黄河,但是与苏轼诗中的长江有相同的境界)

图 / 黄河之水天上来 布面油画 70×50cm  2010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曹星原 于纽约曼哈顿

2020年7月25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人生,苏东坡,转头,朱乃正 苏东坡人生 苏东坡 转头 朱乃正 苏东坡
下一篇:台北故宫上新:国宝级文物展出_“实景山水画”是不是伪命题?_山水画-实景山水画-嘉禾八景-画庐山高-揽胜——近现代实-民国-嘉禾-台北||上一篇:西沐:IP成为了内容生产的灵魂_-版权-市场-发展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