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齐廷杰:将中环艺术馆打造成安徽美术馆行业的标杆_民营美术馆-齐廷杰--民营-中环-艺术

编辑:陈耀杰 来源:雅昌
 
中环艺术馆中环艺术馆是安徽省首家在民政厅注册的民营非企业性美术馆,A馆自2019年10月20日正式开

qvpDWRt623QbRPECcL2IotQDsX9dytbxt9EHbryV.jpg

中环艺术

中环艺术馆是安徽省首家在民政厅注册的民营非企业性美术馆,A馆自2019年10月20日正式开馆以来,连续做了两场重量级的展览“新时代·新征程——首届安徽中国画和油画学术大展”、“新徽派艺术新锐培养计划——安徽青年版画、雕塑作品展”,通过两个展览的呈现,人们基本可以从中管窥到安徽艺术界的创作生态。

齐廷杰作为中环艺术馆艺术总监,自上任以来,深度参与并策划了这两场展览,在他看来,“因地制宜”是场馆新管理者都必须要经历的。

wx8k0Dxmy6fKaAZHkNjDj29weAR9XtsfRpCGyn6t.jpg

“新徽派艺术新锐培养计划——安徽青年版画、雕塑作品展”展览现场嘉宾合影(左起:齐廷杰、黄少铭、巫俊、杨国新、程曙东)

所以,他着重做了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快速研究安徽地区的艺术生态,将之纳入宏观的整体的艺术生态中,能较准确的感知安徽艺术家是如何的所思所想,判断安徽省美术馆界的行业特征与发展现状;第二,建构专业的符合美术馆运营逻辑的系统,如展览构想、团队建设、收藏制度、仓储管理、自媒体搭建、美术馆日常管理制度、财务制度、文创商店、公教体系、美术馆理事会设想等;第三,资源对接与整合。

在此基础之上,他试图通过不懈的实践,将中环艺术馆打造为起码是安徽省美术馆行业的标杆。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给美术馆做了精准的定位,齐廷杰讲到,安徽的美术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如“新安画派”,如对油画本土化有着深远影响的“黄山会议”,同时,合肥还是科技之城,所以,中环艺术馆在充分吸收这些艺术元素的基础上,着力侧重于当代艺术、新媒体艺术的学术构建与呈现,兼顾其它艺术样态,“学术性”、“国际化”、“专业化”。

krtUjSr1eXN4Xa3ntvKV6d2ABJq98ER69Or1IgxF.jpg

oE9LpcAm2VljbHkBPdrUEyc9C4pqere3WigK1QiV.jpg

“新徽派艺术新锐培养计划——安徽青年版画、雕塑作品展”展览现场

​他还提出了“美术馆运营综合体”概念,是其综合考量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现状所采取的一种民营美术馆运营策略。“在民营美术馆日渐纳入公共空间、社会体系的现实背景下,作为‘知识生产型’(王璜生语)的美术馆也要逐渐‘知识服务化’、‘社群化’。以中环艺术馆为例,它坐落在合肥经开区中环商圈的核心地段,周边有艺术馆园区、购物中心、商场、大学城、文旅城等,利用美术馆自身的向心力,将美术馆的功能外延,构建美术馆知识服务体系,如可以联合购物中心策划商场的艺术活动,联合大学城策划大学生艺术节,联合园区、文旅城策划地景艺术节,将美术馆的策展功能灵活化。”

民营美术馆的运营,如何“造血”是对每位管理者最大的考验,也是美术馆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在这方面,齐廷杰也有自己思考,在他看来,一方面要充分关照投资人的艺术情怀,美术馆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投资人背后默默的支持。另一方面,熟知国家的文艺政策,针对性根据政策来申请相关艺术资金、专项基金的政策补贴,在确保学术性的前提下,通过奖补的方式,实现一部分美术馆的造血功能。

此外,他还谈到,要成立美术馆理事会,还有文创产品的衍生、艺术服务体系的搭建、门票收入等根据每个民营美术馆的情况各有不同,但以上手段只是解决了民营美术馆运营中的“生存问题”。在齐廷杰看来,美术馆运营是一个系统工程,“生存问题”只是解决了美术馆运营的关键,“生活问题”才是美术馆运营的核心,即是美术馆的品牌输出。

LXS71gAhDQdOZjR54burJTmgyQWMIgKmt7MbMCCZ.jpeg

“新时代·新征程——首届安徽中国画和油画学术大展”现场

fMPco7V505pCcCfApedEExmxQu9mNnYOk0dxG37E.jpeg

“新时代·新征程——首届安徽中国画和油画学术大展”现场

“品牌输出依靠的是展览的建构,我在《民营美术馆如何可持续运营》一文中提到呈现怎样的展览,代表了美术馆的价值取向与审美趣味,也决定了美术馆的核心影响力。中环艺术馆的展览运营方向主要有三点,一是国际性展览、艺术活动的引入与输出,搭建国际间文化艺术交流的平台;二是学术型展览的梳理与策划,呈现中环艺术馆的学术价值观,构建中国学术界拼图;三是研究型展览的梳理与策划,以艺术史的角度出发,文献展、回顾展为呈现方式,梳理文脉发展,研究发展逻辑。”

曾任台湾历史博物馆馆长、台北市立美术馆馆长的黄光男在其《美术馆管理》一书中提到:“走出专业特色应当是全世界数万家美术馆所一致追求的理想,能够表现时空精神与美学意义,符合人类生活的高品质和精神提升”,曾任广东美术馆馆长、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的王璜生在《作为知识生产的美术馆》中提到,作为知识生产的美术馆,需提出和论述美术馆的“史学意识”、美术馆的“自主自立意识”、美术馆的“文化意识”、美术馆的“公共意识”与“公众政策”、美术馆“收藏的文化性”。两位前辈同仁的观点,齐廷杰深以为然,这也是他要努力的方向。

艺术网:疫情期间您的工作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齐廷杰:疫情的突然爆发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一场灾难,这种感觉就好像本来你是走在一条相对笔直且平坦的路上,走着走着突然发现路的前方出现了很多分叉,面对变故,意味着远方充满着不确定性,你不能够再按照以往的经验和生活方式去抉择。我基本上每天都在关注疫情的变化,重新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趁当下爱身边的每一个人,陪孩子玩耍,感觉到他每天的生长与细微的变化。我重新读了梁漱溟的《这个世界会好吗》和批评家段君博士的《20世纪90年代北京东村行为艺术》,感受艺术家如何以身体为媒介去触摸这个社会与世界。工作方面,由于疫情的原因,原定计划不得不推迟或者更改。疫情虽然阻隔了身体行动的自由,但阻挡不了思想的交流。

艺术网:中环艺术馆的定位是怎样的?

齐廷杰:中环艺术馆是安徽省首家在民政厅注册的民营非企业性美术馆,由中环控股集团董事长余竹云先生创建于2009年,分为A、B两个馆区,其中A馆于2019年建成并使用,由北京水立方中方设计师王敏女士设计。“传播文化艺术、引领时代精神、塑造文化品格”是中环艺术馆的宏观理念。安徽的美术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如“新安画派”,如对油画本土化有着深远影响的“黄山会议”,同时,合肥还是科技之城,所以,中环艺术馆在充分吸收这些艺术元素的基础上,着力侧重于当代艺术、新媒体艺术的学术构建与呈现,兼顾其它艺术样态,“学术性”、“国际化”、“专业化”,试图通过不懈的实践,将中环艺术馆打造为起码是安徽省美术馆行业的标杆。

艺术网:您接艺术总监以来做了哪些工作?

齐廷杰:熟知中国艺术界的朋友都知道,中国的艺术资源包括美术馆行业分配不均。在遵循美术馆行业的基本原则之下,每个地域都会呈现不一样的面貌,所以“因地制宜”是每一个新馆长都必须要经历的。第一,快速研究安徽地区的艺术生态,将之纳入宏观的整体的艺术生态中,能较准确的感知安徽艺术家是如何的所思所想,判断安徽省美术馆界的行业特征与发展现状;第二,建构专业的符合美术馆运营逻辑的系统,如展览构想、团队建设、收藏制度、仓储管理、自媒体搭建、美术馆日常管理制度、财务制度、文创商店、公教体系、美术馆理事会设想等;第三,资源对接与整合。

艺术网:作为民营美术馆,既要输血又要自己造血,在美术馆的运营上面您是如何考虑的?

齐廷杰:民营美术馆的民营属性,使得民营美术馆不可能像国立美术馆那样获得国家长期性的财政补贴。关于民营美术馆的种种美好设想,都建立在美术馆的可持续发展上,也就是说必须得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注入。一方面,每个民营美术馆背后的实体机构,都会有美术馆的年度预算,这就是所谓的“美术馆输血”,所以我有一个观点是,要充分关照投资人的艺术情怀,美术馆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投资人背后默默的支持。另一方面,熟知国家的文艺政策,针对性根据政策来申请相关艺术资金、专项基金的政策补贴,在确保学术性的前提下,通过奖补的方式,实现一部分美术馆的造血功能。企业年度预算和相关政策奖补的形式是目前中国民营美术馆界较常规的获取资金的来源方式,此外,成立美术馆理事会、文创产品的衍生、艺术服务体系的搭建、门票收入等根据每个民营美术馆的情况各有不同,以上手段只是解决了民营美术馆运营中的“生存问题”。实际上,美术馆运营是一个系统工程,“生存问题”解决了美术馆运营的关键,“生活问题”才是美术馆运营的核心,即是美术馆的品牌输出。品牌输出依靠的是展览的建构,我在《民营美术馆如何可持续运营》中提到呈现怎样的展览,代表了美术馆的价值取向与审美趣味,也决定了美术馆的核心影响力。中环艺术馆的展览运营方向主要有三点,一是国际性展览、艺术活动的引入与输出,搭建国际间文化艺术交流的平台;二是学术型展览的梳理与策划,呈现中环艺术馆的学术价值观,构建中国学术界拼图;三是研究型展览的梳理与策划,以艺术史的角度出发,文献展、回顾展为呈现方式,梳理文脉发展,研究发展逻辑。

艺术网:您提出“美术馆运营综合体”的概念,能否解读下?

齐廷杰:所谓“美术馆运营综合体”,更多针对的是民营美术馆范畴,是综合考量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现状所采取的一种民营美术馆运营策略。在民营美术馆日渐纳入公共空间、社会体系的现实背景下,作为“知识生产型”(王璜生语)的美术馆也要逐渐“知识服务化”、“社群化”。以中环艺术馆为例,它坐落在合肥经开区中环商圈的核心地段,周边有艺术馆园区、购物中心、商场、大学城、文旅城等,利用美术馆自身的向心力,将美术馆的功能外延,构建美术馆知识服务体系,如可以联合购物中心策划商场的艺术活动,联合大学城策划大学生艺术节,联合园区、文旅城策划地景艺术节,将美术馆的策展功能灵活化。

艺术网:您上任以来做了哪些展览?展览的影响是怎样的?

齐廷杰:中环艺术馆A馆于2019年10月20日正式开馆,开馆以来主要做了两个展览项目:一个是梳理研究性质的“新时代·新征程——首届安徽中国画和油画学术大展”,一个是发现扶持性质的“新徽派艺术新锐培养计划——安徽青年版画、雕塑作品展”。通过两个展览的呈现,基本可以管窥安徽艺术界的创作生态。

艺术网:在担任艺术总监之前,您是独立策展人,策划过众多重要的展览,相较于美术馆展览的策划有何异同?

齐廷杰:独立策展人可能更多是以个体的身份介入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他像一个教授,通过策划展览的方式将艺术的价值判断与审美趣味呈现出来,如之前我和“常青藤计划”合作的青策展览项目“确定的是不确定性”以及在王蒙文学馆策划的“生命体验的美学实践”。美术馆的展览策划不仅要对自我负责,更需对美术馆系统负责,他更像一个校长,需要整合多方资源,将更多策展人的艺术观点与思考拧和成为美术馆的品牌输出与价值倾向。

艺术网:此外,美术馆还具有公共文化艺术教育、艺术品收藏的职能,在这个方面中环艺术馆做了哪些尝试?

齐廷杰:公教与典藏功能是美术馆必不可少的功能。中环艺术馆的公教职能利用线上、线上两种方式,一种针对专业人士,举办学术研讨会与论坛,一种针对社区居民、学生等社会大众,如美术馆开放日、名家讲座等。由于中环艺术馆A馆新晋开放,所以中环艺术馆的收藏还没有成系统,大部分藏品由名誉馆长余竹云先生拍卖得来,还有一部分通过艺术家的捐赠得来。在未来的时间里,中环艺术馆的公教职能会有更多的跨界元素,也会努力完善艺术馆的收藏体系。

艺术网:在您的规划中,您认为中环艺术馆比较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怎样的?

齐廷杰:曾任台湾历史博物馆馆长、台北市立美术馆馆长的黄光男在其《美术馆管理》一书中提到:“走出专业特色应当是全世界数万家美术馆所一致追求的理想,能够表现时空精神与美学意义,符合人类生活的高品质和精神提升”,曾任广东美术馆馆长、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的王璜生在《作为知识生产的美术馆》中提到,作为知识生产的美术馆,需提出和论述美术馆的“史学意识”、美术馆的“自主自立意识”、美术馆的“文化意识”、美术馆的“公共意识”与“公众政策”、美术馆“收藏的文化性”。两位前辈同仁的观点,我深以为然。

艺术网:受疫情的影响,是否推出了线上展览?推出线上展览数量以及最终效果如何?

齐廷杰:目前还没有推出线上展览的计划。从表面看,由于疫情的影响,线上展览的数量激增,应该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应急办法吧,云展览虽然拓展了展览的形式,节省了人力、物力的成本,但就展览的空间感、现场感、互动感、艺术作品本身的温度而言相对线下展览欠缺。

艺术网:是否开展过或考虑过直播的方式?如果已尝试,效果如何?如果没考虑,原因是什么?

齐廷杰:开展过常规的直播形式,如展览开幕的直播,展览现场的直播。常规的直播模式对于艺术而言,是一种关系相悖论,相对于吃播、歌播、社会播等其它内容的直播,艺术直播显得太阳春白雪,无法在更大的社会大众层面产生有效的传播,无法形成直播闭环。所以最近我在思考一种转译的直播形式,类似于张靓颖与世界名画、重庆姑娘化装成各种美术史人物等诸如此类的感觉。

艺术网:复工人员比例是怎样的?

齐廷杰:由于中环艺术馆是一个馆区,安保人员在疫情期间是坚守岗位的,每天巡查确保美术馆的正常秩序。三月中旬艺术馆已经全员内部复工,5月1日起正式恢复向社会大众开放。

艺术网:对于2020年的展览计划有哪些调整?原来展览数量?调整后预计展览数量?

齐廷杰:2019年年底我已经规划好了中环艺术馆2020年度全年展览安排,根据学术定位,本来打算邀请策展人段君策划当代艺术学术群展、俄罗斯著名雕塑家的雕塑大展,我来策划中环艺术馆的品牌文献/回顾展,以及中环国际大地艺术节,装置雕塑展,还有国家艺术基金的展览1次、艺术家个展2次,群展2次,但是目前来看,2020年已经过去三分之一,根据时间和疫情的国际发展变化,基本确定暂时取消国际展,保留后的展览数量为3—5场。

艺术网:美术馆重新开馆之后,将会面临哪些挑战?

齐廷杰:中环艺术馆重新开馆,是根据政府的整体防控要求决定的。首先,艺术馆的展览安排被打乱,国际性的展览目前来看短时间内已然操作不了,这也是其它美术馆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其次,由于对病毒的恐惧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传统的观展方式和美术馆社交方式会做被动的改变,大众去美术馆交流参观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心理恐惧,美术馆的互动、公教会被削弱,所以我们在思考云讲座、云论坛的可能性与有效性。

艺术网:您认为“云美术馆”的必要性有多少?哪些功能是比较便捷的?线下展厅的哪些功能是线上展厅无法替代的?

齐廷杰:“云美术馆”是特殊历史时期下美术馆运营所采取的必要手段,我认为“云美术馆”的出现,运用数字技术、VR技术、新媒体等手段,是未来实体美术馆发展的某种趋势,它从边界和外延拓宽了美术馆行业发展的想象力,它能穿越时空,快速的实现国际间艺术资源与动态的共享,也打破了美术馆资源分布不均匀的客观现实。在我看来,“云美术馆”是实体美术馆的很好补充,并不能替代线下美术馆,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云家”与“家”,“云家”只能满足我们对于家的美好想象,“家”才是人类肉体与灵魂赖以栖息的地方。所以,线下展厅鲜活生动的现场感、由空间造就的展览仪式感、带有情绪的互动感、作品本身的温度与情感均是线上展厅所无法替代的。

艺术网:如何看待疫情对美术馆行业的影响?

齐廷杰:疫情对于美术馆行业的影响是滞后于其它行业的,原因在于美术馆不直接创造生产力。从表面看,恐惧的心理、工作停摆、社交方式的转变与侧重,都是疫情造成的显而易见的影响。深层次看,疫情会改变人们对美术馆行业甚至是艺术行业的认知,在灾难面前,艺术的价值与意义,是后知后觉的,它并不能与病毒产生直接的对抗,但是经由艺术提炼的作品会在某种程度上记录并抚慰人类恐惧的心理,所以我很认可《美术》杂志副主编盛葳的看法,他认为艺术能够让我们以有温度、有情感的方式,从历史中去进行认知,对现实进行重新定位,来储藏人类文明与苦难。

艺术网:对于当下美术馆行业的发展您有怎样的思考?

齐廷杰:去年有一个话题很有意思,假如美术馆失火了,你是先救艺术品还是先救猫?这个话题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多数人对于美术馆的认知,实际上,美术馆是禁止携带任何宠物/动物进入的,而且美术馆的防火、防水措施是严密的。美术馆是检验整体国民素质的一面镜子,无论是国有美术馆还是民营美术馆,建筑风格与硬件设施都非常棒,随便百度中国最美美术馆,都会蹦出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词条,有时候会有一种错觉,中国美术馆行业彷佛进入了黄金时代。实际上,我们的软件并没有跟上硬件的步伐,对于美术馆的认知、美术馆的行业规范、甚至是美术馆方面的法律法规,是滞后于美术馆硬件发展的。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环艺术馆,民营美术馆,齐廷杰,,民营,中环,艺术中环艺术馆 民营美术馆 齐廷杰 民营 中环 艺术
下一篇:重磅!_国务院发文:博物馆、美术馆可举办会议会展活动!_美术馆--人员-措施-场所||上一篇:朱湘闽:建立创作素材库__刺激想象_油画--自己的-油画-布面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