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奇想补给站独立动画线上展在4月28日就要结束展映了,我们邀请本次展映三位作者施向宇、沈杰、李泽熙,通过采访让作者分享作品背后更多的故事。
《Puzzle》作者 施向宇
Q1:创作《Puzzle》这部作品的灵感来源是?
施向宇:我的创作大多都是基于我自己的个人经历。Puzzle这部短片有80%的内容是基于我自己童年的记忆和感触,20%为了达到最终成片的完整度,加入了一定的概括抽象片段。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是能够将其转化为艺术创作的,这是每个人的“资源独特性”。所以有时候我也会感激我的经历带给我的创作灵感,虽然在创作的过程中要一点一点“剖开”自己的情感世界,会唤起一些被埋藏很久的记忆,这个过程往往很痛苦,不过在最终完成一部作品以后,会有一种对某段人生经历有了一个交代的感觉。
Q2:这部手绘动画使用了哪种材料进行绘制?为什么会选择这种材料?
施向宇:主要是用色粉,另外一些镜头用了油画棒、彩铅和丙烯颜料。因为这个短片我想表现的是几段“情感记忆”,记忆给我的感觉是朦胧模糊,像梦一样的,所以大多镜头用的是色粉,我很喜欢色粉揉开以后的朦胧感,觉得能达到一种模糊概括的感觉。
《Puzzle》施向宇作品静帧
Q3:作品中运用了丰富的动画语言,你是如何处理旁白和画面的关系的?
施向宇:我是先写好了旁白,然后根据旁白的内容进行创作的。因为是我自己的经历,所以写旁白只用了一个晚上就写好了,剩下花了很久的时间在打磨怎么用图像的方式把每句旁白具象化到纸上。有些旁白有具象的事件或者物体,有些旁白只是一种“情感”。大多时候我只是把看到文字以后脑中浮现的画面,用笔画了出来而已。
Q4:你的动画创作主要受到了哪些作者或者作品的影响?
施向宇:有很多...要说动画史里的大师,有弗雷德里克·贝克(Frederic Back),乔治·史威兹贝尔(Georges Schwizgebel),布魯斯·比克福德 (Bruce Bickford),亚当·贝克特(Adam Beckett)。
然后还有我现在学校的老师Sonnye Lim和Caleb Wood。
我其实还从电影中被启发了很多,比如阿巴斯(Abbas Kiarostami)和塔可夫斯基(Andrei Arsenyevich Tarkovsky)的电影。
还有同时入围这次费那奇动画节的蔡采贝和冯子莱我很喜欢,我是她们的粉丝哈哈!
《Puzzle》施向宇作品静帧
Q5:目前你正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学习,想知道你现在正在创作什么样的作品?
施向宇:今年二月的时候我在逛纽约摩根美术馆,看到Duane Michals的个展觉得喜欢极了,他是个摄影师+画家+诗人。我运气很好,看完展览的第二周他刚好来我们学校开讲座,我和他聊了一会儿,得到了他其中一首诗的创作版权。所以最近在创作一个关于他的一首诗的动画短片。
《水花 SPLASH》作者 沈杰
Q1:能介绍一下《水花》的创作初衷吗?是什么给了你创作这部作品的灵感?
沈杰:我在里约残奥会期间看到的一张无臂游泳运动员的照片触动了我,让我开始尝试想象泳池内外发生的一系列叙事。我本身也经常游泳。
《水花》沈杰作品静帧
Q2:作品中画面和声音的结合带来了独特的节奏,这些是否在你的前期创作中就有预设?你是怎样和声音设计师沟通想法的?
沈杰:我前期就想好了音效设计,完成所有的画面工作之后,罗可居再进入声音设计工作。他主要把控总体氛围,我则会对具体的音效提很多细节上的要求。
Q3:你对接下来的作品有什么计划吗?
沈杰:正在做新的短片
《小事 Petty Thing》作者 李泽熙
Q1:《小事》中,独特的拍摄角度带给观众一种新鲜的观影体验,这个点子是如何诞生的?
李泽熙:其实一开始的想法挺肤浅,那时我看的电影基本都是镜头对着角色,看的已经有点厌烦了,年轻气盛,就想不走寻常路,让镜头不拍角色试试看。
试完发现这种做法其实是有效的。角色在说话的同时镜头又拍角色,在我看来其实是信息的重复。大多情况下我们只要听到了对白本身,也能想象出说话者的状态。不知道角色的长相、不知道是谁在说话,其实也不一定影响我们对故事的理解。
而空镜头叙事这个手法,既能表现场景、氛围,又有叙事功能,其实还挺省镜头的(对动画制作算是好事)......虽然孩子们的对话节奏很快,但剪辑的节奏又可以放慢,形成互补,不至于让整个片子的节奏快到烫手。
《小事》李泽熙作品静帧
《小事》的结构很简单,就是开枪前的“热”和开枪后的“冷”。故事没有很强的冲突,它就是带来深意的一件普通小事。如果用常规的手法拍,观众很可能看睡着。而换成这样的方式,能带来一种独特的风格,相当于把一句平平无奇的话换个语调来讲,带来超越字面意思的表达效果。
Q2:对你而言,动画创作中的哪部分是最重要的?
李泽熙:真诚,不为现在流行什么或者电影节评委偏爱什么才去做。很多影片会散发出一股浓浓的大数据的味道。我始终认为做创作是要考虑观众的,但应该是从观影体验的角度去照顾观众,而不是用类型、元素、题材、形式等去迎合,纯属个人理想观点。其实也非常理解,毕竟人是铁饭是钢啊。
《小事》李泽熙作品静帧
Q3:作品中小孩的配音非常自然可爱,你是如何与小演员沟通,让其顺利完成表演的?
李泽熙:因为非专业的小朋友比较难通过对剧本的理解来表演,很容易演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以我首先自己配一遍,把表演的问题,语气语调都定好。再带着这版配音回到我们村里,连哄带骗拉来七个小盆友,先让他们在我家一边玩一边试录。
基本流程就是我扯一嗓子,他们学一嗓子,小朋友的模仿能力还是挺强的。这一遍的试录,基本上可以看出哪些小朋友能演,哪些有点放不开。然后再带着他们去当地的录音棚,租一天时间,每个人把所有台词都演一遍。由于孩子注意力有限,期间半小时要休息一次,而且还要上下午分批来。最后的音频素材足足有8小时,再从里面挑效果好的。
照片由作者提供
孩子们进了录音棚会比较紧张,有些需要强烈情绪的表演放不太开,我只好用了一些手机录的版本,用监听音箱能听出瑕疵。不过只要没差到一耳朵能听出来,音质还是得让步于表演效果的。还有一些大家都演不好的台词,只好用调音软件一个字一个字地抠语音语调了。
整个过程还是挺有趣的,陪小兄弟们玩捉迷藏、用手机游戏作为奖励、还要请他们吃零食和烤鸡。那天结束后我嗓子哑了直接瘫在了录音棚里。孩子们每人得到一台遥控车,我也得到了还算满意的效果。
照片由作者提供
Q4:你的动画创作主要受到了哪些作者或者作品的影响?
李泽熙:我记性不太好,很多人能对电影里的细节侃侃而谈,但我看完后只能有个模模糊糊的印象。所以以前总以为影响我创作的是对很多电影模糊印象的杂糅。最近却发现很有可能是《猫和老鼠》。记得Tom的主人都是怎么出场的吗?
《猫和老鼠》影片静帧
Q5:接下来准备创作怎样的作品呢?
李泽熙:前阵子应该是我上大学以来在家呆过的最长一段时间,突然发现家里的老人快走不动了,时间像在他们身上按下了快进键。看着他们老去,我不知道自己能做点什么。所以想拍一部老人与小孩的动画,目前还在改剧本。
关键字: 内容标签:当代艺术,影像,独立动画,费那奇动画小组,费那奇北京动画周,,旁白,小事,动画当代艺术 影像 独立动画 费那奇动画小组 费那奇北京动画周 旁白 小事 动画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