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关紫兰:乱世幽兰_中国最后的“闺秀画家”_陈丹青--年代-西湖-日本

编辑:陈小利 来源:雅昌网
 
【编者按】民国短短三十载,女性画家数量超过以往几千年,但大部分女性画家在美术史中始终处于边缘的位置,

【编者按】民国短短三十载,女性画家数量超过以往几千年,但大部分女性画家在美术史中始终处于边缘的位置,她们那出众的才情和作品亦是“民国美术”最耐人寻味的注脚,她们不应该被人遗忘,为此艺术网将陆续推出【被遗忘的民国传奇女性艺术家系列】。

在众多民国女性画家之中,让陈丹青最为佩服的两位女性艺术家:一位是留学日本的关紫兰(1903-1986年),另一位是民国决澜社主将庞薰琹的妻子丘堤(1906-1958年)。笔者偏爱素有“中国闺秀油画家”之誉的关紫兰,不单因为她优雅美丽,更因为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人格,既不炫耀自身风姿,更不降格趋炎附势,作品秀美华丽,用笔豪爽洗练,落笔之间透露出既坚强又柔和的气息,陈丹青曾盛赞道:

“可是你瞧关紫兰的画,就忘了她相貌。她下笔的胆气和瓦拉东有一拼,且是纯然天生,比起刘海粟的霸悍,半点不刻意、不夸张,比起同样有胆气的陈抱一,犹有过之,徐悲鸿、林风眠、吕斯百、吴作人,单是论胆气,论概括力,论率性豪放,论天纵其才,依我看,都比不过关紫兰。”

如果不是因为一次意外,或许我们到现在都无法领略她的美丽和才情。

2006年深冬,上海南京东路“王开照相馆”地下室一根水管爆裂引发水灾,几箱尘封半世纪的旧纸箱因此被人打开,一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珍贵老照片闯入大家视线,人们对照片中的美女影星评头论足,随后一些名人后裔纷纷到王开照相馆去“认亲”。

z6q2gTQJUQzbkxzBX3TaWnB7JBOjuif8IjfcoJhw.jpg

上海百年老相馆、王开照相馆于三十年代为关紫兰拍的照片

其中,一张酷似“阮玲玉”的侧面照格外引入注目:秀气的瓜子脸,精致的眉目,削肩微垂,气质优雅。在此照片见报的第二天,关紫兰的女儿梁雅雯就来到“王开照相馆”,对负责人说:“这是我妈妈,不是阮玲玉。”

gRRgBRb5x2cRWIuWt7xFbU7EXnZm4qWnzxB1DMtL.jpg

左为阮玲玉,右为关紫兰

关紫兰、阮玲玉两人还是有区别的,关紫兰的眉宇间透着一份恬静和从容,没有卖弄之感,正如陈丹青所言“当我看见关紫兰的画,真是惊异,画得多么清丽而饱满!你见过关女士的照片么?真的是大家闺秀,比阮玲玉更美,更高贵。她一直活到80年代,和我同在一座城市,买菜做饭上街,可是上海美术界没人说起她,她也不让人知道她,记得她。”

TZhiPinsjNHiDyZYfsrct0Z4JjO93iEcLKDXZhaH.jpeg

关紫兰

关紫兰(1903-1986, 英文名Violet Kwan),祖籍广东,1903年,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富裕家庭,她是中国第一代跨洋留学的女艺术家,和潘玉良、孙多慈、陆小曼并称为“民国四大女画家”。关紫兰走上艺术这条路离不开父母的全力支持,她的父母都是从事纺织行业生意,据说她父亲关爱康是当时的纺织业巨头,父亲时常设计棉布上的图案,关紫兰从小耳濡目染,逐渐爱上了画画,父母心中暗喜。

lWdB98eLNArz5wT0M7bfqSpvCbMURtWv50YlJIiG.jpg

关紫兰《富贵花开》(纸上粉彩 27×37.5cm)

作为家中唯一的孩子,关紫兰得到的宠爱与教养,自然比一般家庭的孩子受得宽、养得厚。再加上关紫兰的父母思想开明,传统文化里的“琴棋书画”是关紫兰的日课,年龄稍大些,非传统文化里的骑马开车、出国留学成了她的必修课。

As9us7gdrIix7dbMwHamvh6jsqIzPXJG9AeTTwjd.jpg

关紫兰 睡莲 

中国嘉德2013年春拍

成交价:97.75万元

画面中的三朵睡莲,各持一姿,构图上高低错落,秩序井然,和谐与互补间,似乎表达了女儿家的三个重要时期:含苞的少女,绽放花姿的少妇和花蕊饱满的母亲,使人不禁联想到关紫兰绚丽而丰富的一生。也让人想到高更名作《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

这位民国时期的白富美虽养尊处优,倒也不全是骄纵。因为爱美,关紫兰开始想记录下这些心灵的触动。她开始专门拜师学画,先后学艺于上海神州女校图画专修科和上海中华艺术大学,并先后师从陈抱一、洪野、丁衍庸等著名美术教育家。而中华艺术大学是陈抱一留学归来后,与当时的现代画家丁衍镛等新派人物一起创办的美校。那时的这所美校,是率先实践欧洲现代主义绘画思潮及东亚现代艺术的阵营。

GcwKZQoViLuNRsJWZDNNUPhujQ5kaTggjGRo3Tx2.jpg

关紫兰《藤萝》1931 76.5×54.5cm

中国美术馆藏

如果说洪野是关紫兰现代性绘画的启蒙老师,那么让关紫兰绘画具有中国写意精神的便是丁衍镛。丁衍镛是关紫兰在中华艺术大学学习时的老师,其作品线条奔放简练、色彩艳丽明亮、造型夸张奇特,被称为“东方马蒂斯”。他曾在1920年代去日本留学,刚到东京时也是先进入川瑞画学校学习,然后进入东京美术学校学习西洋画艺术,主要师从藤岛武二和中川纪元。

UnwVLteL4HCJg6pAMw9WMkyGZ2lEjyU9fdEhspOk.jpg

《良友》关紫兰女士个人展览会专版

对关紫兰影响最深的则是陈抱一,陈抱一比关紫兰大十岁,既是关紫兰的广东同乡,又是关紫兰的恩师,是他动员关紫兰到中华艺术大学继续深造并赴日留学。1927年6月,中华艺术大学举办美术展览会,关紫兰一幅题为《幽闲》的作品在展览上脱颖而出,连同其本人的照片一起发表在《良友》画报1927年第17期。她那优雅纯净的画风引来无数赞美,美貌和高贵气质更使她成为《良友》画报的一个“卖点”。

gPESe3TMh38WcoNzKMviQVsPvTChL1uupjIl9t9k.jpg

《执扇少女》 关紫兰  纸本水粉  27.5x37.5cm  年代不详

FOtt8GCu4Rb5Ctcknrn7dNA0vkGcxPN3ai0Gw7no.png

关紫兰《中国第一女模特的肖像》布上油画 47.5×53.5cm

民国初年的中国,谁要是画出这么一张裸体画,无异于伤风败俗,叫人匪夷所思,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过刘海粟和李叔同的“人体模特风波” 

在那个大部分女孩都没机会受教育、或者早早嫁为人妇的年代,而关紫兰不愿就此止步。同年秋天,24岁的关紫兰到达横滨港,面对“明治维新”之后的繁华日本,不胜感慨,想起了恩师陈抱一的话:真正学习洋画,不一定要去法国。

rkrXha6Y9izzDD0t0KOWqomS5VEamf2QaCht6MIf.jpg

1932年秋陈抱一与关紫兰

有父母支持,恩师铺路,关紫兰很顺利地来到日本东京文化学院深造。那时东京的学习条件比上海好太多了,这里有印刷精美的画片,还有不少欧洲油画原作的临摹手笔,更令人欣喜的是可以看到印象派、野兽派等西方油画大师作品展,近距离接触原作,理解西洋油画的奥秘。

EQwWf5sPHKseyoep0HPLzMvpHTbdoRDBHsQzIoU3.png

关紫兰很有人缘,在日本留学期间,主要得益于两位日本著名画家的指点。一个是油画家“二科会”创始人之一有岛生马,另一个是马蒂斯入室弟子中川纪元。他们均是留学法国的大才子,谙熟各种油画技艺,尤其擅长德兰的早期野兽派艺术风格,以形写意的笔触和大胆泼辣的敷色。他们在学习野兽画派的同时又能把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其作品影响着一代日本油画风潮。

关紫兰从两位老师的画作中受到启发,她把法国德兰、马蒂斯等人的“野兽派”风格,移植在“海派”文化的土壤之中,她用笔豪放、色彩讲究、形体严谨,时时透出女性的韧性和妩媚,不失画面的形式感张力,这为“洋为中用”的学术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光大,包括当下的“实验”性绘画,奠定最早的历史基础。

mqgHkMqubrxllABXH92b1IoytHMBrPynhdlpI8ln.jpg

1930年第 45 期封面上的关紫兰

涉足日本画坛不到两三年,关紫兰便成功在日本出道,这在当时的确是一件十分罕见的现象,尤其她在神户举办的个人展览,盛况犹在眼前,每天观众应接不暇,最后不得不延长展期。到了1930年,也就是关紫兰学成回国的那一年,她的一件油画作品《水仙花》,由日本政府印制成明信片,在全国发行,关紫兰顿时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艺术家。由于关紫兰在日本留学时成就突出,国内《良友》、《北洋画报》等刊物竞相追踪报道,美术同行、官员、专业杂志与评论家,都惊讶于她画笔下的“率真而灿烂”的艺术天分。同年夏季,关紫兰在上海华安大厦举办个人作品展,受到中国画坛关注,被誉为“中国闺秀画家”。

Y79r7mke3QaFSmapcUNKQC1Z1rT6M6B590MhV8Pt.jpg

少女像

作者:关紫兰

创作年代:1929

规格:90×75cm

材质:布面油画

中国美术馆藏

关紫兰留下的作品不多,中国美术馆收藏了4件作品,其中3件均是20世纪30年代的作品,这些作品是中国美术馆从关紫兰手中征集的。其中《少女像》是恩师陈抱一之女,陈绿妮小时候的肖像画,画的背景为绿色,从斜侧方刻画了一位穿中式服装、着背心,抱一只布狗的少女。色彩更加明快,令人联想到马蒂斯的色彩感觉,堪称杰作。作品色彩仍然沿用了中国民间传统配色“大红大绿”的原则,却出色地升华了原有的鄙俗之感,催生了一种无可名状的高贵的美。其师中川纪元是野兽派马蒂斯的弟子,关紫兰则可以说是“马蒂斯的徒孙”了,这一点通过作品一览无余。1998年10月,关紫兰作品《少女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选中,参加在美国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举办的“中华五千年文化展览”,这是中国早期女油画家入选的唯一作品,它让陈丹青为之念念不忘。

VqKh7C5NFLr4jNCt8Sb6fIAva3YCLabbpExAulH5.jpg

西湖风景

作者:关紫兰

创作年代:1929

规格:52×58cm

中国美术馆收藏了一件关紫兰《西湖风景》,构图与传统的西湖风景画迥异,以其色彩的运用吸引着观赏者的目光,带有野兽派的印记。虽然用笔有所不同,但她笔下那一片郁郁葱葱的南方植物,像极了法国原始主义艺术家的代表——亨利·卢梭的画风。作品中充满了传统中国不存在的、法国南部的那种气息。但她没有去过欧洲,主要是通过日本的油画技法习得了这一技巧。《西湖风景》与中川纪元的《风景·奥尔良门》有很多共通之处。

JSxAsZdu90n14QRXuvsWzAaaXjRlPZrWZqhLOkgv.jpg

关紫兰 洋房 

中国嘉德2015年春季拍卖会

关紫兰一生主要生活在上海,西湖对她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地方。关紫兰女儿曾在采访中提及:“我妈妈敢率先开车、敢去骑马,她到老的时候,都没想过要遵循别人的样子去生活。连后来要办身后事的时候,她和我们小辈说,把她骨灰撒去西湖好了,离上海又近。她说以后也不拘泥是清明或冬至,想她了就去西湖边走走,又算祭祖也是旅游,岂不风雅别致。活着的时候开开心心,等到死的时候何妨潇洒一回。”

ID31JvS0ITKg6NdLJF0NCLQ7SKWIna0FlgW6lJ9r.jpg

关紫兰上世纪40年代的一张素描《湖边写生》(纸本铅笔)

iHWfcFa4sGXu8vBI2ZC5afOl3RotjWNCRvVIgyLo.png

关紫兰《树》( 素描纸本 27.3×20.2cm 1940年代)

素描写生在今天看似普通,但对当时人来说是崭新了,因为此前的教学经验是前人的作品

与大多数民国人一样,这颗冉冉升起的“艺术之星”,因两年后爆发的淞沪战争,工作、绘画与个人幸福生活,瞬间都成了泡影。到了抗战时期,介于关紫兰的留日背景,日本人几次三番动员她为日本人工作,还要给她举办画展,但是都被她严词拒绝了。

eNsWO1rU1t3sKSIlpqDfhDHJ4JQrrK1GHyV982tz.jpg

慈菇花

作者:关紫兰

创作年代:1941

规格:49×60ccm

中国美术馆藏

在那个战乱年代,像她这般才貌出众的女子,当年不知道有多少簇拥者,但她却直到35岁才结婚,有人说是被绘画事业耽误了,可她没有找志同道合的艺术中人,而是嫁了一位医生,婚后夫妻恩爱,伉俪情深,后来诞下一个女儿,如她一般美丽温婉。因为她很清醒,男人的好不在他所从事的事业,而在那无可比拟的心地。

l2rSnyykf2sbxPiR7NynMyXJeIUA6ingrDS6pTwR.jpg

关紫兰《静物花卉》布上油画 1950年

沉寂了10年之后,1941年关紫兰再度举行画展,用色更为明快,构图别致。1940年代,有人评论称:“她的作品,不像罗兰珊的只表现了女性的优美,又透露出女性的纤弱。她确有像宝石一样晶莹玉润的色彩,有像天鹅绒一样温馨的画面,有小鸟一样活泼的笔触,可是男性所特有的坚强与宏伟构成,在她的画面中已经老早就有了。”

8FA5HPz7Jl371HHdBLP8BVILeuP5IWYJiG4fXFX4.png

关紫兰《太阳花》布上油画 40×35cm 1966年

那个特殊年代,可以看到她的乐观和倔强,想必画完之后便藏起来了

1958年丈夫去世后,她不常作画。1963年,她成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她还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在特殊的年代里,她走的是印象派、野兽派的路数,几乎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小资情调,这与主流和时代相悖。于是,在画与不画之间,关紫兰选择了忠实于自己,不再作画。

1xNEKtFaXvar4hWXVMGMSNVT2bIfsDhslcm3kIBT.jpg

关紫兰作品

1985年,关紫兰心脏病发作,平静地离开人世。


关键字: 内容标签:关紫兰,陈丹青,,年代,西湖,日本关紫兰 陈丹青 年代 西湖 日本
下一篇:传统收藏领域的千禧一代:宋瓷与草间弥生_你选谁?_高古瓷-司南佩-传统艺术品-千禧一代--艺术-中国-年轻||上一篇:如何把行书写生动?_《箧中帖》-行书--外轮-单字-兰亭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