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文艺复兴三杰”相比,扬·凡·艾克在中国的名气确实不算太大。这个被誉为“油画之父”、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奠基者的男子,甚至没有为后世留下一张自画像。
展览海报
之所以称其为“油画之父”,在于扬·凡·艾克发明了油调颜料,保证了油画多年后依然色彩鲜明,辉煌艳丽的视觉效果。在绘画内容上,他对空间、光线以及细节、质感的高超把握,结束了尼德兰艺术平面、僵硬、缺少空间感和明暗的绘画风格,开始在明暗、透视和油画技巧上进行大胆探索改进,并在作品中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他们在肖像画、风俗画以及风景画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为尼德兰绘画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尤其是扬·凡·艾克在生命最后10年,主要致力于肖像画的创作,注重刻画人物的表面细节和内在情感,成为近代肖像画的开拓者。
展出作品局部
2020年2月1日至4月30日,“凡·艾克:光学革命”将亮相比利时根特博物馆13个展厅,以纪念这位伟大画家。此次展览阵容十分庞大,作品来自世界各地60家艺术机构,将展出18幅扬·凡·艾克作品及8幅由其工作室完成的作品,约占该艺术家现有已知作品的一半。此外,还将展出受凡·艾克影响的中世纪晚期的100多件绘画杰作。扬·凡·艾克闻名遐迩的代表作《根特祭坛画》的八块外板将位于展览中心,这是这件作品首次在根特圣巴蒙大教堂外展出。英国国家美术馆也将馆藏的《男子肖像》借出,使此次展览更加让人期待!
贝诺佐.戈佐利,《圣母和耶稣》,约1449-50,贝加莫基金会藏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扬·凡·艾克作品势必将愈发脆弱,未来大规模借展可能性较小,因此,此次展览可能为“一生一次的盛会”(策展人语)。对于此次展览,英国国家美术馆副馆长苏珊·佛斯特说道:“能够将相同时期,但大小完全不同的作品在同一空间展出非常难得。毫无疑问,扬·凡·艾克的作品将给我们更多启示。” 展览期间,比利时根特市预计将接待25万参观者。 与此同时,博物馆还将设置讲座、导览和音乐会。
扬·凡·艾克,《带喷泉的圣母》,1439,比利时皇家安特卫普博物馆藏
《根特祭坛画》:世界上第一件真正意义的油画作品
《根特祭坛画》其实是扬·凡·艾克(1385/90—1441年)与其哥哥休伯特·凡·艾克(1370—1426年)合作完成。1415年根特市长约多库斯·威德向休伯特·凡·艾克订制祭坛画,他画了10年,未完成就去世了,后由弟弟扬·凡·艾克继续完成。
休伯特·凡·艾克、扬·凡·艾克,《根特祭坛画》(外),1415-1432,根特圣巴蒙教堂
这是一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划时代巨作,它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和人文主义艺术的诞生,并奠定了尼德兰文艺复兴艺术的基础。《根特祭坛画》可以称为世界上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油画作品,色彩鲜明,辉煌艳丽,经过数百年之后,画面仍然如初,这在当时的确是一种绘画技法上的突进。在绘画史上的意义,这件作品远远超出了一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处理上的革新和独创,而是开创了整个欧洲绘画的新纪元。
扬·凡·艾克(Jan van Eyck),《天使报喜》连幅画,约1433-35年
祭坛画,是一种画在木板上,安置在教堂圣坛前面,立在祭坛上的宗教画,类似中国屏风。《根特祭坛画》是一种多翼式“开闭形”祭坛组画,由内外共20个画面构成一种折叠式画障。每逢节日的礼拜盛会,祭坛的两翼伴随着音乐旋律徐徐打开,辉煌夺目的12幅祭坛画便呈现于人们眼前。画面题材虽来源于宗教,但画家以对现实世界的肯定和赞美的态度,以及对人物细致和写实的描绘,构成了这幅作品的基调,从而使整个画面充满诗意,并具有无穷艺术魅力。
Willem vrelant,《天使报喜》,约1450,洛杉矶盖蒂博物馆藏
该祭坛画取材于《圣经》: 约翰到了天上,见到一宝座,宝座上放着一本圣书,上有七道印封着。约翰想读它,但没法揭开这七道印封。正在发愁之际,宝座周围的长老中有一人劝约翰别犯愁,印封可以揭开。此时,宝座上出现一只被伤害过的羔羊(象征以色列人在世上受难),羔羊有七角七眼(象征耶和华的七个灵)。羔羊便拿起圣书,周围四个活物和二十四个长老见此情景都跪下礼拜,一个长老对约翰说,唯有它可以揭开七道印封。
扬·范·埃克 委托画像
这是一幕富有神秘色彩的场景,但画家尽可能地压缩了宗教的抽象含义,增添了颂赞自然与美丽生灵的内容。在这幅画中,画家用细密画描绘了众多的长老、圣职人员、天使与男女信徒们的形象,采用中轴线对等划分构图,场面显得肃穆而又呆板,自然风光画得很好,显示了画家对大自然的深厚感情。左侧上层是人类始祖亚当与圣歌班两幅画;下层是公正的士师与基督的军队。右侧上层是夏娃与圣歌班的另一半两幅;下层是苦行僧与香客。上边一排属特写式人物,尤其是圣歌班的天使们,十分抒情,含情脉脉。下边一排连同中央的一幅《羔羊的颂赞》,共为五个画面,是统一的风景构图,都展示了辽阔的野外自然景色。这种处理颇令人赞叹,当祭坛画板全部展开时,这五幅横向的画面成了一个统一体,给人以一种自然美与生活美的兴奋感。这在尼德兰早期的宗教画中很少见。除了特写式的圣歌班天使的妩媚形象之外,亚当与夏娃的裸体,则体现了画家对人体解剖的研究,就风格上看,很象出自扬·凡·艾克之手的。
细密画在东方民族和一部北欧民间生活中十分流行,凡·艾克兄弟作为民族艺术的继承者,进一步发展了它的写实技巧,并在色彩上做了更多实验,保证了画面效果。
人物画:15世纪的高峰
如前所述,扬·凡·艾克对于西方人物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使画面更加立体、自然,并富有空间感和明暗关系。除此之外,其注重刻画人物的表面细节和内在情感,让其作品声名远播,甚至奠定了欧洲人物绘画史的基调。关于这点,我们看几张中世纪绘画就可十分明了。
扬·范·埃克,《男子肖像》,1432年,英国国家美术馆藏
此次英国国家美术馆借展的《男子肖像》完成于1432年10月,描绘了一位拥有蓝眼睛的男子,拿着折叠的文件目视前方。
扬·范·埃克(Jan van Eyck),《戴着蓝帽子的男人的肖像》,约1428-30年
扬·范·埃克,《Baudouin de Lannoy肖像》,约1435,柏林国家博物馆藏
佚名,《十字架上的耶稣》,挂毯,1450,布鲁塞尔皇家历史艺术博物馆藏
如果看完凡· 艾克的这些作品,你仍旧觉得没什么大不了。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早些时代和同时代画家的作品。
注:以下列举作品非此次展览展品
佚名 最后的审判 中世纪镶嵌画 意大利
在这些镶嵌画中,很少运用透视原理,人物绘制平面、僵硬,缺乏灵动感。这并不仅仅存在于宗教色彩浓郁的镶嵌画中,在15世纪,对人物的僵硬处理仍旧是普遍情况。
汉斯·梅姆林 芭芭拉·冯·弗兰德贝奇,威廉·莫里尔的妻子,三联画右叶39x29.7作品年代:1482
汉斯·梅姆林是15世纪尼德兰绘画的标志性人物。他技巧纯熟,人物造型理想化,节奏分明,素描结构精妙,色彩纯净光滑,风格华美而虔诚。但就人物画而言,将其作品与扬·凡·艾克相比,高下立判。
佚名 狄奥多拉皇后与侍从 中世纪镶嵌画 意大利 拉韦纳圣维塔尔教堂藏
为此次展览展品
此外,此次展览展出的100多幅中世纪晚期作品,一定能让观众一窥凡· 艾克“光学”为绘画带来的革命性意义。
关键字: 内容标签:全球好展,扬·范·埃克,比利时根特博物馆,,绘画,馆藏,展览全球好展 扬·范·埃克 比利时根特博物馆 绘画 馆藏 展览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